无障碍浏览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观点声音

为体育奉献——“青海思路”探究

为体育奉献——“青海思路”探究

发布日期:2015-08-05来源:作者:字体:[  ]背景颜色:
    “好的,好的,请把相关材料准备一下。”
    “一会还有和足协的会,记得再通知一下。”
    “记得帮我去食堂打饭,我这走不开……”
    多巴国家体育训练基地主任刘兴海的电话就这样一直响个不停……
    多巴基地,是青海省体育工作的一个典型缩影,这里不仅是省体工大队的训练大本营,还为多支国家队承担着“保驾护航”的重任,为中国体育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多巴引领青海基地群

    “这里是中国乃至亚洲海拔最高、面积最大、最适合耐力性项目训练的国家高原体育训练基地,海拔2388米,距离西宁市20公里,田径场、射击馆、游泳馆等设施齐全。”谈到多巴基地时,刘兴海的语气里透着自豪。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接待优秀运动队对基地而言是个赔钱的“买卖”,“国家利益至上”是刘兴海多次提到的一句话,为体育奉献,已深入到青海体育人的内心。
    多巴基地的前身是806兵工厂,1982年转为体育训练基地,1989年首次接待国家队训练,2003年4月被命名为“青海多巴国家级高原体育训练基地”。陈跃玲、王军霞、曲云霞、邢慧娜、王丽萍等众多奥运冠军、世界冠军都曾在这里训练,因此多巴基地也被称为“铸造金牌的工厂”、“高原训练的风水宝地”、“培养世界冠军的摇篮”。
    其实,多巴基地只是近年来青海省加快体育产业基地建设的一个缩影。如果把多巴基地比喻成青海体育基地的中心,那么互助智能自行车体育产业基地、西宁体育健身休闲长廊、丹噶尔高原自行车训练基地、循化波浪滩群众体育休闲培训基地、海北户外营地和自行车骑行基地、海南民族体育训练基地、尖扎水上项目训练基地、格尔木玉珠峰登山基地、岗什卡登山滑雪基地、柴达木徒步和汽车营地就是支点,青海正在全力建设高原体育产业带,打造多功能、综合性、多元化的体育健身和运动训练基地群落。

竞技体育拼搏中出成果

    多年来,青海体育充分结合本地实际,综合考量青海地域特点、经济实力、气候条件等,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大力发展射箭、中长跑、摔跤、竞走等优势项目和群众普及性强的项目。
    在新中国竞技体育的历史上,青海省有过不俗的表现。王红、李春秀代表中国队参加了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分别夺得射箭团体银牌和竞走铜牌;孔繁桃获得2000年跆拳道世锦赛冠军,是青海省首位世界冠军……
    在这些佳绩中,需要重点提到的是藏族竞走运动员切阳什姐。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这位1990年出生的小姑娘力压群芳,获得女子20公里竞走铜牌,她也是我国第一位在奥运会上获得奖牌的藏族运动员。
    青藏高原独有的拼搏精神,各族人民积极参与体育的热情,为青海省竞技体育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青海省体育局竞体处处长文卫东介绍,目前青海省各个专业队都开展了下基层活动,各项目运动员到县里、乡里、村里,和群众一起参加友谊赛,传授训练方法,推动基层体育的开展。

体育产业发展含金量十足

    青海省体育局局长张宁介绍,今年青海省已出台《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青海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并得到了国家体育总局的认可,“这份文件可以说是近年来体育文件中含金量最高的一个。”
    在青海省加快体育产业发展的大潮中,多巴基地当仁不让地走在了前列。基地主任刘兴海介绍,目前多巴基地已经完成了未来20年的发展规划,基地将打造西北最标准的滑冰场,引进滑冰、冰球、冰壶等冬季项目。同时基地已获批成为国家3A级景区,在保证国家队训练的前提下,基地将积极拓宽经营,增加接待能力,为各级运动队和各地游客提供最完善的服务。
    以多巴基地为龙头,青海省集合自行车、登山、高山滑雪等基地,已形成基地产业集群。张宁介绍,无论是省市层面还是国家层面,对于基地的认识一致,未来青海将形成高原训练、体育体验的产业化。
    刚刚结束的2015年环湖赛,也是一个体育与金融、商贸、旅游、文化等产业合作的典型事例,比赛服装、装备器材、赛事用车、健身器材、运动饮料等,几乎所有与自行车赛事相关的产业,在环湖赛赛场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
    是啊,青海的每一座体育基地,每一项体育赛事,每一位体育人,都在全身心地为体育奉献,用自己的汗水,浇开青海体育这朵美丽的格桑花。正如刘兴海所言:“多巴基地,将是全世界最好的高原体育训练基地,国家利益至上,那是没什么可说的。”

(扈建华 王向娜)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