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全民健身 > 全民健身

2018广州岭南武术非遗文化周总结

发布日期:2019-04-22来源:广东省体育局作者:字体:[  ]背景颜色:

  从3月份开始筹备,到6月24日圆满落幕,2018广州岭南武术非遗文化活动周对我们来说,历时一百多天,而不是三天。与以前的活动相比,本届活动有创新、有进步、也有挑战。
 一、规模:全国首屈一指
  本届比赛,参加活动的共有414个单位,近6200名运动员,覆盖40多个传统武术拳派,占中国武术129个拳种的三分之一。414个队伍角逐4064项个人单项及325个集体项目。比赛三天,累积入场观众人数达到四万人次。赛事规模在国内同类活动中首屈一指。

武术非遗文化周活动总结(图文)(2)274.png

  本次比赛设置了乐龄组、中年组、成年组、青年组(含大学生组)、中学组、小学组,以及幼儿嘉年华等组别,从而实现了全年龄段覆盖,让所有的武术从业者或爱好者都能够得到参赛的机会。参赛选手年纪最大的将近80岁,年纪最小的只有3岁。除了广州本地拳馆、拳会、各培训机构、少年宫和学校踊跃参赛之外,还有来自广东各地市、山东、安徽、湖北、湖南、广西和重庆的队伍前来参赛,参赛选手除了国内运动员之外,也有来自美国的加拿大的国际友人。另外,此次展演赛,还吸引了武术界一些名家参与,“中国散打王”柳海龙、“二指禅第一人”王魏堡都参加了开幕式,给选手们带来了很大的激励。

武术非遗文化周活动总结(图文)(2)562.png

“中国散打王”柳海龙在开幕式上亮相
武术非遗文化周活动总结(图文)(2)582.png
“二指禅第一人”王魏堡在开幕式上亮相
武术非遗文化周活动总结(图文)(2)605.png武术非遗文化周活动总结(图文)(2)606.png
比赛交流展示现场

  一个市一级的比赛能吸引到来自全省,甚至于全国各地的队伍参赛,充分说明了文化是不分地域的。
  二、影响力:声名远播
  本届活动周,组委会邀请广东各地市、港澳及山东、安徽、重庆、湖北、湖南、广西等6个省市的嘉宾一共70多人前来观摩,地域覆盖省港澳、华南、华中、华东和华北,除了互相交流办赛经验之外,也探讨以后合作的机会。70多名嘉宾全部出席了开幕式,并参加了一系列的研讨会和交流会。这70多名嘉宾的到来,让2018广州岭南武术非遗文化活动周的影响力扩大到港澳乃至全国。

武术非遗文化周活动总结(图文)(2)889.png

广州市文广新局局长、党组书记陆志强先生在开幕式上致辞

武术非遗文化周活动总结(图文)(2)918.png

广州市武术协会主席吴日秀先生为“十届武术嘉年华赛事积极参与奖”获奖人员颁奖

武术非遗文化周活动总结(图文)(2)960.png

广东省文化厅副厅长陈杭女士宣布活动周开幕

  70多名外地嘉宾的深度参与,无疑大大提升了赛事的辐射范围和影响力,让这个活动的品牌得到更好的宣传和推广。同时也检验和锻炼了我们的团队,为我们以后组织更大规模和更高规格的活动做了一些必要的准备。

 三、亚武联:关注和点赞
  本项赛事,以广州岭南武术非遗文化周的名义出现是第一次,但是作为广州市武术文化周的形式存在却已经是第十年了。本届活动的一大亮点,是邀请到亚洲武术联合会秘书长陈永杰先生及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体育委员梁忠灵先生前来出席开幕式。

武术非遗文化周活动总结(图文)(2)1433.png

陈永杰先生为“十届武术嘉年华赛事突出贡献奖”获奖人员颁奖

  陈永杰秘书长的出席,表明广州岭南武术非遗文化经过多年的坚持和努力,已经得到了亚洲武术联合会的认可。陈永杰秘书长表示:广州武术非遗文化周能够办到这样的规模,是一个很大的成就。亚武联关注到广州市多年来在推动武术的普及和发展上所做的努力,希望广州市今后为武术在亚洲范围内的普及和推广做出更多的贡献。
 四、议程设置:扩张外延 提升层次
  本次广州岭南武术非遗文化周,除了经典的武术交流赛之外,还设置岭南武术非遗展览、岭南武术非遗峰会、岭南武术非遗申报专题讲座和岭南武术中医座谈会等活动。这一系列活动的设置,让广州武术非遗文化周的内容变得丰富而丰满,既增强了业界人士对文化周的参与度,也加深了他们对国家相关政策的认识和了解。
  1、岭南武术非遗展览:
  岭南武术根植于岭南文化,具有独具特色的技术风格和历史内涵,是广州重要的岭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广州在培养武术名家、传播武术文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很多人了解岭南武术是通过影视作品来了解的,但对岭南武术的起源、演化及发展过程中的具体信息并不了解。

武术非遗文化周活动总结(图文)(2)1938.png

李朝旭教授为广州武术界代表和外地嘉宾讲解岭南武术演化史

  这次的岭南武术非遗展览通过文字、图片和实物,向与会代表和嘉宾详细介绍这方面的知识。不管是外地的嘉宾还是本地拳师对此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看得津津有味。
 2、岭南武术非遗峰会和岭南武术非遗申报专题讲座:
  这是针对武术非遗项目设置的两个活动。峰会邀请了《武术研究》杂志社主编田文波博士、广东省社会科学研究院阮纪正研究员等多位我国武术文化研究领域的专家、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的多位专家学者、来自粤港澳大湾区11个地级市武术协会的主席、会长和一批岭南武术的主要传承人,以及广州市武术协会代表共70余人,讨论如何推动、促进岭南武术未来的传承与发展。

武术非遗文化周活动总结(图文)(2)2242.png武术非遗文化周活动总结(图文)(2)2244.png

张镇奎处长为大家解读非遗政策

  广州市文广新局非遗处处长张镇奎向与会代表和嘉宾介绍了广州市武术文化非遗项目的现状,并解读国家在非遗文化保护上的相关政策;广州市武术协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黄标在会上提出了大湾区武术界融合发展、携手共赢的构想;广州体院武术学院院长李朝旭、知名专家广东省非遗中心蓝海红副主任和广州体院刘存忠教授分别作了主题报告。来宾们也就岭南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与保护展开热烈地讨论,畅所欲言。此次峰会引起了与会人员在武术与非遗方面更深层次的思考,将在推动岭南武术非遗在校园、社会的传承和传播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

  3、岭南武术中医座谈会:
  6月24日举行的岭南武术中医座谈会,更是将武术非遗文化活动周的格局和档次又提升了一个层次(座谈会嘉宾语)。广州在近现代史上医武交融,名家辈出,并上演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和传奇,武医一家成为岭南武术的一大特点。本次座谈会汇聚了中医骨伤“一指禅”传人曾凡凯、世界吉尼斯纪录“二指禅”保持者王巍堡、西关名医李佩弦后人同时也是著名中医李家驹、岭南洪拳及武医传人周至譓、西关著名医家霍耀池后人霍明东、香港中医公会永远名誉会长严孝良、香港注册中医师临床医学博士严韵诗、《中华跌打丸》献方人陈铁徒弟李海波等多位来自省港的名医后人和传人、以及来自广西和山东的中医及武术名家和广佛多个武术学会、医学会的代表共30多人,对医武结合,以武助医,以医辅武的最新成果总结交流,堪称非遗武医研讨盛会。

武术非遗文化周活动总结(图文)(2)2882.png

岭南武术中医座谈会

  与会专家对此次座谈会的组织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认为此次会议的举行,将对武术及中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整理工作,对运动医学、医学武术的交融研究打开一扇新的窗户。
  五、走出去:让嘉宾感受岭南文化魅力
  在丰富而紧凑的研讨会座谈会的间隙,我们还组织外地嘉宾到西关半日游,吃泮溪酒家的茶点、参观荔湾博物馆、粤剧博物馆、李小龙祖居、永庆坊创意园等景点。

  除了向他们介绍和推介广州的传统文化之外,也通过嘉宾们与市民的互动,扩大活动周的宣传面。在观光活动中,嘉宾们对西关的建筑、美食和粤剧都充满了兴趣,通过这样的观光活动,嘉宾们对广州传统文化有了更直观和更深的认识,并对这样的安排非常满意和感谢。

武术非遗文化周活动总结(图文)(2)3259.png

外地嘉宾在荔湾博物馆外合影留念

  六、游戏和互动:增强孩童和家长的兴趣度和参与度

武术非遗文化周活动总结(图文)(2)3433.png

  为了提升参赛孩童及家长对活动周的兴趣度和参与度,组委会在体育馆外围设立“童语逐梦心愿墙、梦想成真心飞扬现场抽奖,亲子互动赢大奖、宝贝海选我最强、您拍我印美洋洋”等游戏互动区,让参赛选手在比赛之余有更多活动可以参与,也让过往的市民知道并可以参与到活动中。
  七、宣传立体化
  本次活动周在宣传上可谓下足了本钱,纸媒、广播、电视、网站、新媒体统统到位。以下是报道这次活动的主要媒体:

  1、中央媒体:《新华社》、《中国新闻网》、《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体育报》、《中国文化报》。

武术非遗文化周活动总结(图文)(2)3550.png

武术非遗文化周活动总结(图文)(2)3552.png武术非遗文化周活动总结(图文)(2)3560.png


  2、政府部门网站:国家体育总局官网、广东省体育局官网、广州市人民政府官网、江省体育局官网。

武术非遗文化周活动总结(图文)(2)3638.png武术非遗文化周活动总结(图文)(2)3649.png武术非遗文化周活动总结(图文)(2)3662.png


  3、本地主流媒体:《南方日报》、《羊城晚报》、《广州日报》、《信息时报》、《新快报》、《南方都市报》、《广东电视台》、《南方电视台》、《广州电视台》、《广东教育频道》、南方网、大洋网、金羊网。

武术非遗文化周活动总结(图文)(2)3769.png武术非遗文化周活动总结(图文)(2)3801.png武术非遗文化周活动总结(图文)(2)3842.png武术非遗文化周活动总结(图文)(2)3834.png

  4、其他网站和自媒体:新浪、腾讯、搜狐、凤凰网、今日头条、广东省文化网、中国报道网、中工网、环球视讯、腾讯视频、公众号大V武家医道、以及广州本地的一些校园网站。

武术非遗文化周活动总结(图文)(2)3933.png武术非遗文化周活动总结(图文)(2)3971.png

  据统计,媒体报道和转载的有关“2018广州岭南武术非遗文化活动周”的信息超过一万四千条次。
  5、除了常规的新闻及专题报道之外,本次活动三天的比赛均在虎牙直播平台向全世界同步直播。比赛三天期间,通过虎牙直播观看比赛的人数超过了20万人次。
  八、卡通形象设计和产业化探索
  参加本次文化周武术交流赛的选手超过三分之二是少年儿童,怎么样才能让他们对本次比赛留下更美好的印象呢?除了在比赛项目设置和流程控制上尽量照顾选手们的感受之外,组委会还根据小朋友的年龄特点,找专业机构设计制作了本届文化周的吉祥物和少儿武术动漫形象,并利用这些动漫形象订制了一批帆布背囊和运动T恤。事实证明,无论是吉祥物还是这些少儿武术动漫形象,都深受小朋友们欢迎,并且大人们也很喜欢这些产品。

武术非遗文化周活动总结(图文)(2)4302.png武术非遗文化周活动总结(图文)(2)4304.png

少儿武术动漫形象

武术非遗文化周活动总结(图文)(2)4315.png

深受大小朋友们喜爱的卡通背囊

武术非遗文化周活动总结(图文)(2)4351.png

吉祥物深受小朋友们欢迎

  这些形象可爱、英姿飒爽的少儿武术动漫形象的诞生,不但能够吸引更多小朋友的注意力,增加他们对武术的兴趣,同时更增强了本届广州岭南武术非遗文化周的符号性和文化内涵。而卡通背囊和卡通T恤的推出,则是我们对武术产业化的一次探索。经过这一次试水,我们相信,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里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只要把武术中的一些独特的文化符号形象化,并嵌入到相关产品中,那么武术产品就会有巨大的市场。
  九、安全保障:尽力做到万无一失
  大型运动会,特别是武术比赛,发生运动伤害事故是常见的事情,因此,安全保障极为重要。为此,我们准备了充分的安全措施:
  1、制定严格的安全管理规定,在各种会议上不断地向参赛队伍及工作人员灌输;
  2、比赛期间,安排8名安全员在看台上及赛场内外不间断地进行安全宣传和巡查;
  3、在活动期间,从长兴医院和伟伦体校医务所请来两个医务组,为赛场内外提供医疗保障;
  4、购买赛事场地险,并为每一位参赛选手购买意外伤害险,既为参赛选手提供了保障,也为主办方规避了活动期间可能产生的人身伤害所带来的风险。
  由于安全宣传和安全措施做得比较充分,整个文化周期间没有出现任何运动员伤病或其他安全意外。
  十、赛事执行:通力合作 圆满完成
  赛事组织和执行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本届文化周比赛项目多、参赛人数多并且很多选手都有兼项、观众人数多,另外还有分会场及一个庞大的观摩团,因此,对执行团队的要求更高。本次活动,执行团队设置了组委会(9人+各队领队)、技术监督组(5人)、编排组(16人)、检录组(38人)、裁判组(32人)、医疗组(5人)、颁奖组(14人+礼仪10人)、接待组(含司机9人)、宣告组(2人)、后勤组(7人+10名义工)、安保组(16人)、主会场场地工作人员(12人)、分会场工作人员(27人)、另外还有30名志愿者,一共200多名工作人员。经过各个团队的通力合作,整个文化周无论过程还是结果都算是比较圆满的。

武术非遗文化周活动总结(图文)(2)5191.png

组委会领导和裁判员合影

  十一、总结与展望:希望来年更精彩
  虽然赛事和相关活动的过程和效果让人满意,但是还是有一些需要总结和提高的地方:
  1、广州武术文化节是一个有传统、有影响力、参赛人数超过6200人的大型活动,但是由于我们没有市场人才,未能实现它的市场价值形成有效招商,让人惋惜,希望明年能够引进这方面的合作伙伴。
  2、目前使用的编排系统还不够完善,在参赛人数多且有兼项的情况下,出现了一些编排不合理的情况,导致赛前增加了很多不必要的工作量。明年,我们必须实现编排系统升级,并对编排人员进行培训,提高编排的水平和效率。
  3、参赛人数太多,赛程太密集,可能会影响一些细节的把握,希望明年各项工作做得更细致,只有这样才能提升活动的品牌度。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