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体育新闻 > 足球新闻

文体追梦人:深耕佛山足球二十年

文体追梦人:深耕佛山足球二十年

发布日期:2018-09-05来源:广东省体育局作者:字体:[  ]背景颜色:

本届省运会男足决赛后,杨应忠(右三)带领队员们向观众致谢。/本组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8月的午后,骄阳似火,禅城区业余体育学校(下称“禅城业余体校”)足球场上,一群“10后”孩子正在教练的带领下有板有眼地练习着传球、带球等技术动作。站在一旁指导的,正是日前带领佛山男足在省运会上斩获银牌的禅城业余体校校长杨应忠。
  杨应忠在佛山足坛深耕二十年,帮助佛山足球青训建立了良好的运转体系。他用二十年如一日的努力诠释着自己与佛山足球之间的缘分。
  佛山队球员反哺本土足球
  1992年,23岁的梅州籍左后卫杨应忠从广州白云足球队转入佛山佛斯弟足球队,后佛斯弟足球队解散,杨应忠随之结束职业生涯。
  1997年从球队退役后,杨应忠担任佛山足球俱乐部二、三线梯队的教练工作; 后足球俱乐部卖给福建厦门,他转入禅城区体育局(原城区)业余体校担任足球教练员至今。
  早在2001年,杨应忠便取得了亚足联颁发的B级教练员证书,2004年又取得了中国足协颁发的C级教练员证书。具备资格到更高平台执教的他,选择了留在佛山为青少年足球出一分力。“佛山培养了我,给了我在足球青训工作自由发挥的平台,而我也热爱青少年足球训练工作,执着于足球事业”,杨应忠说,希望为佛山市青少年足球事业发展尽一己之力。
  禅城业余体校聚集了一批佛山佛斯弟足球队的退役球员,除了杨应忠外,还有前佛山佛斯弟队队长张伟球、队员张峥嵘、古兴祥、阎建伟等,他们都专注于青少年训练领域。
  禅城区足球协会秘书长杨志文介绍,禅城业余体校的学员们虽然需交一定费用,但远低于市场价格,主要用于支付教练员工资。他说,禅城业余体校很多教练都有职业球员背景,有能力去更高的平台执教,“但他们都有着对足球的热爱、对佛山的感情,并乐于看到本土球员们取得的良好成绩,选择了留守”。
 省运会男足银牌的背后
  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佛山足球进入十年的低迷期。这十年,也是青训工作最困难的一段时期。教练数量不足,最少时只有2位教练,一人要带20名学员;选到了好苗子,却无法得到家长的理解,最终球员不得不退出训练;20岁~30岁的球员数量几乎“真空”。
  那几年,佛山青少年足球队在省内打比赛,成绩通常在第10名左右徘徊,有时甚至会大比分输球。这一切距离佛山队夺得省运会男足银牌不到二十年时间。
  足球青训并非一项立竿见影的工作,是什么让佛山足球在短时间内取得了“腾飞”?
  “禅城区业余体育学校的培训模式是走训制,这决定了运动员以文化学习为主、以体育训练为兴趣,这样的模式也取得了家长和学校的认同。”杨应忠介绍,“我们在运动员的日常管理中,时刻强调文化学习的重要性,鼓励孩子们在学习和训练中良性竞争。对文化学习成绩优秀、体育训练刻苦的队员给予鼓励”。
  这种模式帮助佛山足球培养出一批全面发展的新一代队员。禅城业余体校第一批学生潘嘉正,持续足球训练7年,考取了美国公立“常春藤”名校——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硕士学位; 而刚完成省运会的“学生”中,有4人就读于佛山一中,3人就读于广东省实验中学。“现代体育,文化学习优秀的运动员在体育职业道路上会走得更远,因为他们能快速领会、理解教练员的技战术意图,并且在训练中举一反三,在技术及战术上进行创新。”杨应忠表示。
  二十年的苦心耕耘,佛山足球青训逐渐有了收获。目前禅城业余体校的球员覆盖2002年~2011年10个年龄段,平均每个年龄段有20个人左右,共分6个梯队。总共为各阶段国字号球队输送了超过10位球员。“即便如此,我们和上海、武汉、青岛等城市的足球青训工作仍有差距。目前佛山足球的青少年业余训练工作还有很大进步空间,希望能得到政府、社会各界热心人士更多的关注、支持和帮助。”杨应忠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