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体育新闻 > 足球新闻

梅州:兴宁多措并举擦亮“足球之乡”金字招牌

发布日期:2022-09-28来源:掌上梅州作者:字体:[  ]背景颜色:

  在不久前举办的2022年广东省室内五人制足球青少年锦标赛(U14)组比赛中,梅州队在决赛中以6∶1战胜肇庆立讯队,实现卫冕,蝉联冠军。值得一提的是,本次代表梅州参加比赛的队伍队员均是兴宁育新足球俱乐部在训球员。据了解,近年来,兴宁市通过持续加大扶持力度,努力搭建平台,不断夯实基础、加强青训,营造了浓厚的足球振兴氛围,“足球之乡”金字招牌正不断被擦亮。

  加强青训

  积极培养足球人才

  “传球再快一点,跟上。”“不要太着急,带球的时候再稳一点。”“坚持一下,我们再练一组。”……走进兴宁市大坝里足球场,绿茵场上,教练指导球员时的呼喊声,以及发号施令的哨声此起彼伏,小球员们不惧炎热天气,尽情地在球场奔跑,专注地参加训练。
  这是兴宁育新足球俱乐部开展日常训练的场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足球名宿加入到青少年足球的普及工作当中,育新足球俱乐部便是由前国脚谢育新回乡创立,致力于开展青训工作,培养足球后备力量,推动家乡足球青训发展。

  “我们目前建立了男女各10个年龄梯队的青训队伍,注册训练人数达到600多人。”兴宁市业余体育学校校长陈平军告诉记者,该校探索以“业余体校+社会足球俱乐部”的青训形式,与育新足球俱乐部开展合作,共建了5个年龄梯队的男子足球训练队伍,形成了以体校为中心、依托各学校组队开展的走训制训练模式。

图片

参加青训的男子足球训练队伍。(梅州日报记者吴腾江 摄)

  “这次参加省室内五人制足球青少年锦标赛的队员,主要以08梯队队员为主,并抽调了部分09梯队队员共同组成,都是我们与育新足球俱乐部合作共建队伍中的精英队员。”陈平军告诉记者,在积极参加日常训练的基础上,为备战此次比赛,队伍在极短的时间内突击磨合适应性训练,取得良好效果,能最终战胜众多队伍取得冠军,离不开队员们平时的刻苦训练。
  “加大对青训的投入力度,是我们振兴兴宁足球的一个主攻方向,我们一直以来不断加强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校园足球传统项目学校等建设,每年有8万余名中小学生参与足球运动,占在校总人数的70%以上。”兴宁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市一直以来坚持在校园中挖掘、选拔足球运动苗子,并强化日常训练,努力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一代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近年来向国家、省、市输送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如兴宁市运动员罗燏于2020年成为广东唯一入选U19国家女足集训队队员。
  夯实基础

  “全民足球”深入人心

  兴宁是足球之乡,足球运动在这里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如今漫步在兴宁的城市乡村,无论是在学校操场上,还是在各社会球场里,都能看到有人踢球的身影。随着足球运动场地的不断增加,兴宁市原来“晴天一身尘,雨天一身泥”、踢球场地少的问题已得到解决。
  每当夜幕即将降临,在叶塘镇河西村,麻岭河边一座崭新的五人制足球场里,总是传来热闹的声音。一群村民趁着夕阳余晖,在此挥洒汗水。“我们村里一直都有踢球的传统,以前大家都是到荒土地,或者特地到附近村或者乡镇的球场踢球,现在我们村里有了自己的球场,大家参与足球运动的热情被进一步‘点燃’了。”河西村村党支部书记刘华明说。
  在兴宁城区,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的大坝里体育场承载了几代兴宁人的特殊情感,寄托了人们对发展足球体育事业的美好记忆。这个球场原来是由河坝地修建形成的泥地体育场,后来建设成含标准泥地足球场、田径场、12级看台的体育场,几十年来一直是兴宁人民健身休闲、踢球、看球的最好去处。近年来,兴宁市对大坝里体育场进行升级改造,重新铺设了11人制标准天然草足球场、5人制人工草足球场和400米标准全塑型塑胶跑道,增设了球场灯光、音响、监控、显示屏等设施,成为兴宁市青少年足球训练和群众体育健身的重要场地。

  至目前,兴宁市已拥有足球场296块,每万人拥有的足球场超过2.5块,除位于城区的赛马会和大坝里球场,各镇街足球场免费向社会开放。随着足球场地的不断完善,也为全民足球运动发展提供了保障,各类足球赛事接连不断,群众热情也越来越高。据了解,兴宁市每年均定期举办“市长杯”“南丰杯”“足协杯”“贺岁杯”“育新杯”五大杯赛和校园、镇(街道)、职工和草根四大联赛,全民参与足球运动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