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限运动不是亡命之徒的代名词
极限运动不是亡命之徒的代名词
4月1日,一名为Alex Pykhov的外国人从在建的北京第一高楼“中国尊”上跳伞,落地后受到了朝阳警方行政拘留10天的处罚。联想到去年年底,自称“国内高空挑战第一人”的吴永宁坠楼身亡事件,近年来,“极限运动”的曝光度不可谓不频繁。
然而,这些所谓“极限运动”,缺乏社会责任感,而且与真正的极限价值相去甚远。高空跳伞也好,徒手爬楼也好,极限玩家的根本目的皆为获取大众关注,以确认自我存在感。视频中包含的一系列危险动作,刺激着观众们的肾上腺素和窥视欲,让他们不仅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收益,还成了粉丝心目中的英雄和渴望效仿的榜样。诚然,在一个价值取向多元的社会,人有如此追求并不应该被禁止,但自我价值的实现,不应以危害公共安全为代价。
权利和责任的对等,是构建多元化社会的基本信条。然而,太多“城市极限运动”实实在在地威胁了城市的安全。一个人从高空坠落丢掉自己的性命,尚可以说是咎由自取,但他有可能坠落到任何一个无辜的路人头上,导致更多的伤亡。
此类“极限玩家”缺失的,还有家庭责任。挑战成功的视频让人血脉贲张,但同时有更多挑战失败的案例,出于传播伦理、商业利益等要素的考量,不会发布到网络上。中国传统文化历来重视家庭,一个人的离去关乎整个家庭,这不仅是一条生命的消失,还是父母失去了儿子,妻子失去了丈夫,孩子失去了父亲。多重悲痛的根源,却是这个人自己“作死”,那追寻自我价值的说辞未免显得太过苍白。
不少玩家把极限运动和不怕死画上等号,殊不知完成真正的极限运动靠的并不是莽撞,而是知识、勇气和智慧。在成熟的极限运动项目中,大部分职业玩家都经受过长期专业训练,有能力应对挑战过程中的突发情况——这是基于家庭责任的考量。挑战地点也很少设置在人潮汹涌的城市,避免因为挑战失败造成对公共安全的潜在威胁——这是基于社会责任的考量。
其实,当今中国的“城市极限运动”,已经异化成了亡命之徒和哗众取宠的代名词。极限运动的内涵究竟是什么?挑战身体极限是其字面含义,而更高层次的追求,应当是通过与自然力量的搏斗,达到身体与精神的超越。在这一过程中存在吸引大众眼球的内容,但这绝非极限运动的根本目的,而只是实现自我的副产物。如果把副产物作为终极目的,甚至不惜赔掉性命,实属本末倒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