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观点声音

推动体育改革发展 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体育力量

发布日期:2021-06-24来源:本网作者:庾伟健字体:[  ]背景颜色:

  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一直是党的重要主张。从体育救国,到健康中国、体育强国,在各个历史阶段,中国共产党及党的领导人都高度重视、大力提倡发展体育事业,尤其是推动全民健身运动。党史中有关发展体育的历程,也是反映中国共产党如何带领中华民族从深重的苦难中自立自强,实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的缩影和写照。

  深入学习这部分历史,确保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作为发展体育事业的主体,把满足人民健身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体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不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一、中华体育精神启蒙,是民族救亡的努力与探索

  早在1917年4月1日,青年时期的毛泽东在《新青年》上发表《体育之研究》,对“国力苶弱,武风不振,民族之体质日趋轻细”的状况深感忧虑,就发出“欲文明其精神,先野蛮其体魄。苟野蛮其体魄矣,则文明之精神随之。”振聋发聩的号召。在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中,陈独秀、李大钊、恽代英、鲁迅等新民主主义革命先驱,看到了体育对增强民族体质、提倡武风、挽救民族危亡的重要作用,纷纷倡导中华儿女通过体育锻炼,增强体魄、振奋民族精神。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一直十分重视保持体育锻炼的传统,并将体育竞技作为开展革命斗争的一个有效辅助形式。1933年5月,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决定召开全苏区体育运动大会,指出“发展赤色体育运动,养成工农群众的集团精神和健康体格,适合阶级运动需要。”毛泽东、朱德参加了开幕仪式并观看比赛。1937年8月1日,毛泽东在抗战动员运动大会上指出:“我们这个运动会,不仅是运动竞赛,而且要为抗战而动员起来。”1941年9月22日,延安大学体育系在泽东青年干部学校体育训练班基础上创建。在艰苦的抗战时期,毛泽东向边区军民发出“锻炼身体,好打日本”的号召;朱德给延安“九一”扩大运动会的题词为“体育运动军事化”。

  可见,在革命时期,体育锻炼不单为提高人民身体素质,强化军事训练手段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以人为本,坚持不懈,勇于拼搏,奋勇争先,团结奋斗的精神,更极大鼓舞了革命队伍的士气,为革命斗争开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活力。

  二、体育服务图强,见证中国重新登上世界舞台

  1949年10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伊始,朱德就在中华全国体育总会成立筹备会上说:“过去的体育是和广大人民群众脱离的。现在我们的体育事业,一定要为人民服务,要为国防和国民健康服务。”1954年中共中央批转“中央人民政府体育运动委员会党组关于加强人民体育运动工作的报告”指出:“体育运动是培养人民勇敢、坚毅、集体主义精神,和向劳动人民进行共产主义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以及改善人民健康状况增强人民体质是党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这体现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体育工作的主要特征。

  新中国成立后在国际体育舞台的遭遇,也是反映中国外交形势的一个真实写照。第15届奥运会1952年在芬兰赫尔辛基举行。中国接到正式邀请较晚,当代表团到达时比赛已接近尾声。只有吴传玉一人参加了百米仰泳比赛。1956年第16届奥运会在墨尔本举行,中华全国体育得知国际奥委会允许台湾参加这届奥运会后,发表声明强烈抗议国际奥委会分裂中国的做法,并宣布拒绝参加第16届墨尔本奥运会。直至1979年11月26日,国际奥委会恢复了中国奥委会的合法权利,并决定台湾以中国台北奥委会的名义参加,中国才又回到奥林匹克大家庭中。1980年2月,首次参加了第13届冬季奥运会。

  在中美外交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乒乓球外交”事件,至今让人津津乐道。1971年4月,第三十一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日本名古屋举行。在比赛接近已尾声时,毛泽东决定嘱告外交部以电话通知在日中国乒乓球代表团负责人,正式邀请美国乒乓球代表团访问我国。从而,打开了隔绝22年的中美交往的大门。1971年7月9日,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博士秘密访华;?1972年2月18日,尼克松启程来华,21日到达北京,成为第一个来华访问的美国在任总统。1972年2月28日,中美在上海发表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关系开始实现正常化。

  2008年8月8日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举行,中国终于圆了奥运梦。在这一届奥运会上,中国健儿获得了51枚金牌,居金牌榜首名,是奥运历史上首个登上金牌榜首的亚洲国家。北京奥运会后的中国日益自信,大国心态和风范亦得到塑造和锤炼,更加致力于和平的发展、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致力于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三、奋进新时代,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体育人在多年的体育实践中,结合中华民族精神,总结出以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科学求实、遵纪守法、团结协作、顽强拼搏、自强自信、追求卓越为主要内容的中华体育精神。从刘长春形单影只远渡重洋代表中国队参加1932年的洛杉矶奥运会,到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我国运动员许海峰实现奥运会金牌“零的突破”,再到2008年中国人在自己的土地上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以及2022年即将到来的北京冬奥会,一代代体育人在中华体育精神的引领下,不断把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推向前进,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强国之路的奠基与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体育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体育强则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在各方面都强起来”。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35年要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上,可以清晰发现,体育已被赋予全新的内涵和外延,建设“体育强国”目标已标注出体育的全新定位,是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综合国力和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标志性事业。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广东要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需要我们拿出改革的勇气和魄力,从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着手,从重新定位体育发展的方向和目标着手,从履行政府职责促进社会公平进步着手,谋划好广东体育改革发展,为建设体育强国创造经验,体现广东走在全国前列的发展地位。

  一是应该继续创新完善体育法律法规。应以保障基本体育公共服务为目标,进一步明确政府在行业管理、土地供应、场地设施建设、国民身体素质、财政资金保障等方面的职责。遵循体育的规律、规则,确立体育单项组织的法律地位,推动协会改革。二是积极响应粤港澳大湾区政策。联合香港、澳门共同申办2025年全国运动会。对标世界著名湾区体育先进经验,打造若干世界级的体育赛事、训练基地和产业板块,积极吸引国际体育组织、机构、赛事落户,使大湾区成为中国体育发展最具竞争力的区域。三是坚持体育发展以人为本。广东拥有全国最大的人口,领改革开放风气之先,对体育的理解深刻,体育市场化程度高,吸收海外先进理念和技术往往领先全国。应该充分加以利用,更多倾听老百姓的呼声,关注企业发展的需求,运用市场手段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

  (作者为2021年春季广东省委党校中青二班学员、省体育局体育产业与科教宣传处处长)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