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竞技体育

蓄力回归 广东多场马拉松赛事即将鸣枪开跑

发布日期:2023-02-09来源:本网作者:字体:[  ]背景颜色:

  岭南春早

一派“大展宏兔”新气象

全省各地重磅体育赛事接连落地

新春伊始

广东数场马拉松赛事蓄力回归

重启的不仅是赛事

更是活力与信心

  云浮大金山半程马拉松

  2月12日上午8时,广东省云浮市“一马当先”——大金山半程马拉松将率先开跑。这是广东今年举行的首个马拉松赛事。

图片

  比赛设置欢乐跑(约5公里)、健康跑(10公里)和半程马拉松(21.0975公里)3个项目,设计参赛规模为一万人。

  比赛将以千米山峰“大金山”为主线,从集户外健身、绿色生态、休闲娱乐于一体的云浮市体育公园出发,沿途经过有“宝石花洞”之称的蟠龙洞风景区、生态优良的大金山、素有“东方硫都”之美誉的云浮硫铁矿矿区,充分展现云浮打造休闲旅游康养“首选地”和绿美云浮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擦亮云浮城市形象。

图片

  据悉,欢乐跑不限制报名年龄,健康跑和半马的参赛选手须年满16周岁。半程马拉松项目10公里—15公里为连续爬升赛段,累计爬升高达569米,选手要评估自身运动能力后选择报名。

  深圳马拉松

  2月2日,2022深圳马拉松中签结果公布,2月19日“深马”将鸣枪开跑。

图片


  本届深圳马拉松全程的线路,在部分延续过往路线的同时,进行了全新升级:比赛从市民中心出发,沿深南大道向西,经过福田、南山、宝安、前海,沿途经过世界之窗、大沙河公园、深圳湾体育中心、人才公园、中心路、南头古城等标志性景观,最终在前海石公园实现终点冲刺。


图片

  本次深圳马拉松共计20000人参加,其中,马拉松和半程马拉松各10000名。同时,组委会将定向邀请符合入境要求的国际专业选手和国内专业选手作为赛事特邀运动员参加比赛。

  从2013年创办至今,深圳马拉松逐步升级为国际田联与中国田协双认证的“双金赛事”。伴随着深圳这座梦想之城,深圳马拉松已经成长为一场全城参与、万众欢腾的嘉年华盛会。

  深圳宝安马拉松

  阔别两年,全新亮相!2022深圳宝安马拉松定于3月19日7:30在宝安海滨广场鸣枪起跑,赛事报名于2月3日上午10:00开启,2月15日18:00结束。报名通道开启24小时内,报名总人数已突破22000人。值得一提的是,在已经报名人群中,有不少是来自港澳地区的跑者。

图片

  本届赛事设马拉松及半程马拉松两个项目,总规模18000人,其中马拉松8000人,半程马拉松10000人,而往届的短距离欢乐跑项目取消。

图片

  2022“宝马”是荣获“精英标牌”赛事后的首次回归,最大亮点是其全新的路线设计,在往届赛事线路的基础上,全新升级,路线规划涵盖了产城、人文、景观等多维度的考量,途径新安、西乡、航程、石岩四个街道。从“湾区之光”摩天轮启程,途经临海大空港、揽胜凤凰山、毗邻石岩湖,穿越700年鎏金岁月,跑向宝安中心区。

  深圳盐田山海半程马拉松

  首届深圳盐田山海半程马拉松将于2月10日启动报名。赛事拟于3月26日举办(以后续报名公布为准)。

图片

  依山傍海的盐田,自然资源禀赋优越,沿线海滨栈道长度达到19.5公里,赛道将突出融合“山、海、港、城”的特点,让参与者穿越最美海岸线,感受盐田青山如黛,海水如绸的地貌。主办方介绍,这将是深圳最独一无二的“山海”马拉松。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视觉盛宴,本次山海半程马拉松的赛道上还凝聚盐田瑰宝:沙头角鱼灯舞、疍家人婚俗、盐田山歌、五谷芳乳鸽、九簋菜……跟随参赛者脚步,体验不一样的民俗风情。

  珠海横琴马拉松

图片

  2022横琴马拉松将于2月26日回归。本届赛事参赛规模为12000人,包括马拉松3000人,半程马拉松6000人,迷你马拉松3000人。

图片

  赛事三大项目(全马、半马、迷你马)的起终点均设于横琴金融岛中心位置,占地面积5.8万平方米的中央公园。从金融岛中央公园出发,途经横琴国际金融中心(IFC)、ICC横琴国际商务中心、横琴口岸、励骏庞都广场、澳门青年创业谷、横琴国际网球中心、创新方、天沐河、粤澳合作中医药产业园、星乐度乐园、芒洲湿地、花海长廊等重要横琴地标性建筑和景点,全方位展示合作区的多样生态和现代发展面貌。

  主办方表示,2022横琴马拉松是合作区成立以来的第一届马拉松比赛,也是珠海、澳门、横琴三地联合主办的首个大型体育赛事,这次比赛将成为丰富内地与澳门文化体育交流的重要平台,助力合作区体育赛事发展。

马拉松是一项

长距离、高强度的运动

参赛者进行赛前训练时

需注意循序渐进

在比赛中要时刻觉察

自己的身体状况

祝各位跑友安全、尽兴地完成比赛

跑出满意的成绩


  来源/ 南方网、南方+、广州日报、深圳晚报、深圳新闻广播、深圳商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