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全民健身 > 健身气功

让呼吸成为指引我们走向健康的明灯

发布日期:2020-01-30来源:一极课堂作者:牛爱军字体:[  ]背景颜色:

  犹记得2003年“非典”肆虐的情形,不曾想2020年又来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这两起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都将会带给我们很多很多的反思和反省。

  2018年12月21日,我国著名呼吸病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教授领衔专家团队在广州发布了最新慢阻肺临床研究成果,研究发现,打太极拳对改善慢阻肺患者的功能状态效果显著。

  “非典”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都属于呼吸系统疾病,虽然这次肺炎来势汹汹,但在“举国体制”的强大动员能力前,一定会被快速遏制住蔓延势头。况且如今的中国国力岂是03年那会可比的?!

  所以大家安心在家过年,既然不方便出门,我们就在网上聊聊为什么钟南山院士认为“太极拳比瑜伽好”?为什么太极拳锻炼对慢阻肺有如此好的疗效?太极拳等中国传统体育发挥预防疗病效果的机理机制是什么?

  要想搞清楚这些问题,首先我们得把呼吸这件“小事”搞清楚,聊聊“呼吸这些事儿”。

  《佛说四十二章经》是中国人翻译的第一部佛经,上面有这样一段对话:

  佛问沙门:人命在几间?对曰:数日间。佛言:子未闻道。

  复问一沙门:人命在几间?对曰:饭食间。佛言:子未闻道。

  复问一沙门:人命在几间?对曰:呼吸间。佛言:善哉,子知道矣!

  我们从不同的视角出发,对这段话会产生不同的解读,但不管这么说,这段话都揭示了一个有关生命的基本命题:人生短暂,生命只是存在于“呼吸之间”。

  俗话说“人活一口气”,这个“气”既是“争气”的“气”、“志气”的“气”,又是“呼吸之气”,不管一个人多么“争气”、多么有“志气”,如果一口气上不来,生命不存在了,再争气、再有志气也没有什么意义了。

  《周易》上面有一句话叫做“百姓日用而不知”,延伸一步,对呼吸,可以套用为“百姓日用而不觉”。

  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呼吸、都依赖着呼吸,可惜我们对呼吸熟视无睹,浑然不觉呼吸的存在,一旦当我们觉察到呼吸不畅、甚至困难的时候,这是身体在发警报了,这时身体往往已经处于疲劳、亚健康或者疾病状态了。

  呼吸是生命的源泉,我们的心脏和大脑时刻都需要呼吸所提供的氧气,如果中断供氧3—4分钟,身体就会造成不可逆性的损害。在常温下,人缺氧4—6分钟就会引起死亡。所以一般来说,不管什么病,病情发展到最后引起死亡的直接原因通常是心肺衰竭,因此抢救的时候,首先就要戴上氧气面罩。

  与呼吸有关的疾病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目前我国40岁及以上人群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患病率为9.9%,也就是说40岁以上的人群中,平均每十个人中就有一人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病;癌症发病率为235/10万,其中肺癌位居男性发病首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死亡率为68/10万,仅次于心脑血管病和癌症,是中国人病死的重要原因……

  没有氧气、不能呼吸,也就没有了生命的存在。要想身体能够顺畅地进行呼吸,首先要保护好呼吸的器官——肺!

  《黄帝内经•素问》上说肺是白色,这个白色不是实指,而是一个比喻,把肺比喻成容易遭受污染的“娇嫩之脏”。《黄帝内经•灵枢》上还说肺像华盖,华盖是遮风避雨的伞,这是说肺就像一道屏障,起着保护五脏六腑的作用。

  肺是“气之本”,“天气通于肺”,古人在《黄帝内经•灵枢》中已经描述了肺参与呼吸的过程,不过中医又认为“肾主纳气”、“肾为气根”。中医把“气短、气喘、动则喘甚而汗出、呼多吸少等吸气困难表现、面虚浮、脉细无力或虚浮无根”者统称为“肾不纳气”症。

  所以在中国人看来,呼吸不单单是肺的工作,“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肾有摄纳肺所吸入的清气、防止呼吸表浅的作用。如果肾的纳气功能正常的话,那么呼吸就会均匀、调和;相反,如果肾不纳气,就会出现动辄气喘、呼多吸少的病象。只有肺肾相合,才能共同维持人的呼吸运动。

  在深刻洞悉呼吸原理的前提下,我们中国人发明了很多利用呼吸来锻炼身体的方法,比如《庄子•刻意》篇上记载:“吹呴(xǔ,慢慢呼气之意)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此道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这是庄子描述的2300多年前的人们锻炼的情景,可见中国人多么了解呼吸、多么善用呼吸。

  除了医学和养生,呼吸还是佛、道、儒在修炼过程中都非常重视的方法,借助呼吸这个途径,佛、道、儒追求达到“明心见性”、“修心炼性”、“存心养性”的境界,并由此流传下来汗牛充栋的文章书籍。

  佛教传入中国以后形成的第一个宗派是“天台宗”,天台宗以“止观”法门来指导实修,《六妙门》是入止观的基本指引,由呼吸的“数”息,到“随”息,借助纯熟而稳定的呼吸进入心识的“止”上,渐渐地入“观”,从而达到明心见性的境地。 

  道教养生的“长生一十六字妙诀(也称为:十六锭金,意为如金子一般珍贵)”:“一吸便提、气气归脐,一提便咽、水火相见”,讲的是通过逆腹式提肛呼吸的锻炼,达到人体“坎离既济”的和谐状态。

  在清代《金丹妙诀》中也提到了十六个字:“收视返听、凝神入气,调息绵绵、心息相依”,把控制呼吸作为修炼内丹的重要手段。

  大儒朱熹写过一篇文章:《调息箴》,讲的就是“调息”的方法和功用,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呢?朱熹说:“予作调息箴,亦是养心一法。盖人心不定者,其鼻息嘘气常长,吸气常短,故须有以调之。鼻数停匀,则心亦渐定。所谓持其志,无暴其气也。”可见“调息”的目的是“静心、养心”,从而提高内心的修养,达到“内圣外王”之道。

  同属东方智慧的印度文明也很重视呼吸的作用,当气息与大脑协调统一、各感官间相互调和,这就达到了“瑜伽”境地。瑜伽八支:持戒、精修、炼体、制气、敛识、守意、定念、入定,每一个方面都与呼吸关系紧密,并需要借助呼吸来实现身心修行的目的。

  钟南山含泪谈疫情…

  让我们再回到开头的这句话:生命在于呼吸之间。言而总之、总而言之,中国传统体育如八段锦、太极拳等之所以能够发挥出强大的康复保健、预防疗病效果,其原因在于两个方面:

  第一:动缓息长、动息相随,通过缓慢柔和的动作练习使呼吸细长深匀,深长呼吸又锻炼了五脏六腑,增强了五脏六腑的功能,使人体的发电机——五脏六腑充满了动力,自然人体也就充满了活力。

  第二:养生先养心,一呼一吸为一息,“息”就是内观自心,神不外驰才能内观,心静了才能内观,呼吸帮助我们静下心来,让身体这台高级精密的仪器发挥出她全部的工作性能,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达到身心不二、形神合一的状态。

  呼吸和我们的生命、我们的健康、我们心性的解放就是这么密不可分、浑然一体,所以我们希望从有关呼吸的点点滴滴、方方面面写起,把它们汇总、串联、剖析、融会,让呼吸成为指引我们走向健康、建设健康中国的明灯。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