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全民健身 > 全民健身

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首进香港,体育搭台促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发布日期:2023-08-21来源:广东省户外运动协会作者:字体:[  ]背景颜色:

  8月19日-20日,2023年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中国香港站)在香港粉岭高尔夫球场、上水围举办,这是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首次跑进香港特别行政区。该站赛事旨在建立粤港澳大湾区体育文化交流、深层次融合发展纽带,进一步将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打造成为高水准、高影响力、高质量的国际化品牌赛事。

图片

  本站赛事由香港定向总会、广东省社会体育和训练竞赛中心、广东省户外运动协会、广东省规划师建筑师工程师志愿者协会(以下简称“广东‘三师’专业志愿者协会”)主办,香港青年奖励计划、山海公城、培正中学野外定向会协办。

  共促体育交流

  约600名粤港澳运动员跑进香港

  赛事举办地上水围位于香港新界上水乡内,建于1646年。上水围是廖氏家族的核心,其远祖在元朝时期从福建南下,立籍于此。乡内的廖万石堂,建于1751年,是保存最好及最具规模的客家宗祠之一,建造讲究,陈列大量珍贵文物,1985年获列为法定古迹。赛事分会场粉岭高尔夫球场,被誉为香港最具挑战性的球场之一,球场环境优美、设施完善。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赛事现场

  本站赛事分两天进行,首日为少儿组、专业组、成年组双人接力赛,次日为少儿组、专业组、成年组、体验组短距离项目比赛,共吸引来自粤港澳三地约600名选手参赛。

  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至今已连续举办8年,每年赛事都吸引了众多港澳运动员前来参赛,本站赛事首次粤港联合主办并跑进香港,打开了粤港澳品牌赛事“朋友圈”,实现三地“一家亲”。事实上,港澳与内地的体育交流与合作由来已久。如自1979年开始举行的“省港杯”足球赛,开启粤港两地改革开放以来最初的体育文化交流,并在时代发展中引发粤港两地的深度交流,产生深远影响。2010年,在香港赛马会支持下,广州亚运会马术比赛在从化成功举行。此后粤港澳大湾区体育交流与合作活动越来越频繁,形式越来越多样化,为打造具有湾区体育特色和品牌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此外,2025年粤港澳三地还将共同承办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这将是三地体育交流与合作的盛会,也是促进三地城市发展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机遇。

  广东省体育局副局长麦良表示,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中国香港站)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及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积极响应广东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体育文化交流及大湾区深度融合,同时通过办赛促进香港体育旅游产业发展。此外,该赛事也为2025全运会的相关赛事组织、运营提供经验。他说:“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是很好的全民健身品牌赛事,未来将继续常态化举行。”

  香港定向总会署理会长潘嘉衡在致辞中表示,2019年国家发布《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鼓励粤港澳融合发展。本站赛事积极响应《纲要》,在香港这个海上丝绸之路航点举行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这是特别有意义的。他说:“本次赛事报名出现‘秒杀’和加名额等情况,这足见南粤古驿道活动受欢迎的程度。”

  同根同心同源

  共寻粤港澳三地红色历史记忆

  南粤古驿道,其肇于秦汉、兴于唐宋、盛于明清,是古代岭南用于传递文书、运输物资、往来人员的通路,包括水路和陆路,官道和民间古道。它是经济交流和文化传播的重要通道,也是重要的生态历史基础设施。粤港澳三地同根同源,而南粤古驿道是历史上连接三地的重要交通体系。近年来,在南粤古驿道活化利用行动中,一段段粤港澳三地共同的红色历史记忆得以挖掘和钩沉出来。

  抗战时期,中山大学、广东省立文理学院、培正中学等华南地区中高等院校纷纷内迁至粤北办学,大批港澳学子历经艰险回到内地避难,内地众多中学、高校尽力收容、救济,以帮助同胞青年完成学业。这些院校成为了如今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南农业大学、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惠州师范学院、广东实验中学、广州培正中学、仲元中学乃至江苏苏州大学、香港岭南大学、澳门培道中学、台湾东吴大学等的根脉所在。在粤北的烽火办学,让教育“火种”保存至今,这既延续了粤港澳大湾区的文脉,也成为今天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

图片

“胜利大营救”营救路线示意图(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供图)

  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的壮举也发生在这一时期,这场大营救跨越粤港澳三地。自1942年1月开始,在周恩来、廖承志同志的直接指挥与中共香港地下组织的配合下,东江纵队与香港文化界人士取得联系,开始组织分批营救转移。广东“三师”专业志愿者阿瑞研究指出:转移线路主要有水、陆两条,还有一条粤西海上交通线。南粤古驿道是此次营救转运的主干线。被营救的文化名人及民主人士乘坐挂一帆的小艇,先由香港“偷渡”至澳门,再由澳门路环转往江门台山都斛登陆。这次行动历时半年多,共营救出800余人,无一人被敌人截获,无一人死伤。此举赢得国内外各界人士的赞誉,被认为是“抗战以来最伟大的‘抢救’工作”。

  共建共治共享

  志愿行动活化利用南粤古驿道

图片

广东省户外运动协会、广东“三师”志愿者协会向香港赠送书籍

  赛事期间,主办方向香港建筑师学会、香港测量师学会、香港定向总会及香港上水乡事委员会赠送《南粤古驿道网特约撰稿人专辑》及《风雨历程——南粤古驿道技术指导工作回顾》《中国南粤古驿道文化之旅音像档案》等书籍,这些书籍记载了南粤古驿道活化行动开展以来各个时期的工作历程与成果。

  2016年以来,在广东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自然资源、住房城乡建设、文旅、体育等政府部门的联合推动下,广东率先在全国开展南粤古驿道保护和利用工作,把对南粤古驿道的抢救、修复和保护放在了第一位,坚持“以道兴村”“古为今用”原则,贯彻“保护修复历史遗存”“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进乡村振兴”“提升文化自信”四位一体理念。截至2023年,已完成了覆盖广东18个地级市31个县(市、区)共22条总长1340多公里的南粤古驿道重点线路网络,修缮古驿亭、古驿站、古桥等重要历史遗存272个;改造利用现状村道、乡道,串联起沿线98个省定贫困村(原)、104个特色村,整合原本分散闲置、低效利用的250个既有自然和人文节点,激活公共存量自然历史人文空间5000多公顷,引入自然教育、研学、红色旅游等资源,形成系统、丰富、具有吸引力的文化游径,打造了开放式、永不落幕的自然历史博物馆,打造了以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文创大赛、少儿绘画大赛等为主的“古驿道+文化、体育、研学、旅游”活动平台。

图片

粤港澳“三师”志愿者进行南粤古驿道技术指导

  在南粤古驿道活化利用过程中,粤港澳三地有志之士加入广东“三师”专业志愿者协会,以志愿者的身份相互交流,共同探讨、践行“共建、共治、共享”理念,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据了解,广东“三师”专业志愿者多次前往香港,学习香港登山远足游径麦理浩径在标识指引、因地制宜、自然和谐、安全系统等游径建设经验;港澳两地“三师”专业志愿者赴粤开展南粤古驿道全周期的技术服务与工作指导,深度参与南粤古驿道发现、挖掘、修复到活化、运营、维护的重要阶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