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国家体育总局新修订的《运动员技术等级管理办法》和《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正式实施。相比旧规定,在等级赛事管理、授予方式及达级标准上进行了多项调整。此次改革对于提升运动员竞技水平、推动项目均衡发展,并进一步深化体教融合有着积极作用。
一、赛事管理层次提升,促地方赛事品质提升
运动员技术等级称号的管理工作按照“谁主办,谁授予”的原则,实行赛事分级管理。对于运动员来说,参加全国级别的比赛由全国赛的主办单位授予等级,参加省级的比赛由省级体育行政部门授予等级,而地市级别比赛不再列为达级赛事。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可达级赛事必须以国家体育总局每年公布的可达级赛事名录为准。
“可授予运动员技术等级称号的省级比赛应当为省级人民政府、体育行政部门主办或共同主办比赛”,我认为此举有利于支持和推动地方体育、教育部门深度融合发展,促进青少年体育赛事竞技水平、运动员技术等级称号的“含金量”不断提高。
以田径项目为例,从2025年起,省级可达级赛事新增了广东省青少年田径冠军赛,而以往可达级的教育部门主办的省中学生田径锦标赛和省田径协会主办的U系列赛事调整为广东省青少年冠军赛的资格赛,田径项目正逐步打造以冠军赛为最高水平,学生赛事和俱乐部赛事为选拔,各地市、县区级比赛为普及的层次分明、衔接有序的赛事体系,真正实现了各条渠道培养的青少年运动员同台竞技,对持续深化体教融合和提高广东省青少年田径竞技水平有着积极推动作用。
二、田径等级标准调整:短跑门槛提高,促高层次竞争
新标准对于田径运动员等级标准的提高涉及6个项目11个等级,分别是男子100米、200米和400米一级、二级、三级成绩的提高;女子100米、200米和400米二级成绩的提高。我认为这是出于多方面考虑,主要目的在于适应运动发展需求、提升竞技水平、保障公平性,并与国际标准接轨,更标志着田径运动水平的整体提升。随着训练方法、赛事氛围、科技设备(如碳板跑鞋的使用)各种因素影响力的提升,均为破纪录提供了助力。东京奥运会田径赛场共打破3项世界纪录和多项奥运会纪录,展现了运动员在高速栏架项目(400米栏)和投掷、跳跃项目上的突破。邀请国外著名田径项目教练员到国内执教、信息化时代各种训练手段、训练计划在各种平台可以共享,更促进了运动员的成绩普遍提高。旧标准已无法有效区分高水平运动员,需通过调整标准激励更高层次的竞争。特别是近几年短跑项目快速发展,成绩提高很快,以2024年广东省中学生田径锦标赛为例,达到旧版一级、二级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的共有1300多人,其中短跑项目达级人数占总达级人数的约80%,反映了短跑运动员整体实力的增强,对该项目等级标准的调整势在必行,以推动田径项目整体均衡发展,优化人才选拔。
三、新标准与“体教融合”“全民健身”紧密呼应
随着《关于在全省大中小学校设置体育教练员岗位的实施细则》的落地实施,普通中小学将吸收越来越多的高水平教练员到学校任教。中国田径协会主办的大众田径赛事扩容,为更多热爱田径、从事田径训练的选手增加了比赛的机会,提供了晋级通道。此举将加速田径人才梯队建设,助力全民健身与竞技体育双轨并行。
新《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不仅是技术标准的升级,更是体育治理体系的一次革新。通过优化管理、提高门槛、便利参与,新标准有望为田径运动注入新活力,为实现“体育强省”乃至“体育强国”目标夯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