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不能评上“全国健康城市”,原来与体育的关系还挺大
能不能评上“全国健康城市”,原来与体育的关系还挺大
近日,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印发了《全国健康城市评价指标体系(2018版)》,其中有4条评价指标与体育相关,涵盖体育场地、体育指导、国民体质、体育人口等方面。
在该评价体系中,体育成为评价全国健康城市的重要标准。城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 、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比例 、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比例等都被认定为评价城市健康程度的重要指标。
据了解,此次发布的指标体系共包括5个一级指标、20个二级指标和42个三级指标。其中,一级指标对应“健康环境”“健康社会”“健康服务”“健康人群”“健康文化”5个建设领域,二级和三级指标着眼于我国城市发展中的主要健康问题及其影响因素。这一指标体系将被用于分析评价我国各城市健康城市建设工作进展,实现城市间比较和互学互鉴。
2016年,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曾印发《关于开展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建设的指导意见》,体育相关内容也被提及,意见指出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高群众身体素质。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建设健康步道、健康广场、健康主题公园等支持性环境。保障中小学体育课时,大力开展青少年课外体育活动,加强青少年体育技能培训。”可见,发展群众体育已经成为健康城市、健康乡村建设的重要一环。
《全国健康城市评价指标体系(2018版)》由全国爱卫办委托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复旦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制定。下一步,全国爱卫办将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运用健康城市指标评价体系对全国首批38个健康城市试点市进行测试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