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体育产业

改革,健体修身促和谐

改革,健体修身促和谐

发布日期:2013-02-06来源:作者:字体:[  ]背景颜色:

——中山体育转型升级大受好评

        2月1日,在中山某市直机关单位工作的小梁,与同事一起在中山体育馆观看了CBA联赛广东与辽宁之战,近距离欣赏了自己心中的偶像易建联等球星的高超球技。第二天上午与妻儿一起,在金钟水库绿道骑自行车,享受周末的“天伦之乐”,一家人其乐融融;下午再与球友相约中山全民健身广场的篮球场,把昨天观战CBA的激情再带到球场,如此休闲与锻炼,让他们大呼过瘾。“我们每周都要来这里打两三次球,这里很热闹,大家一起玩玩出出汗,锻炼和娱乐,感觉很舒服。”大汗淋漓的小梁高兴地告诉记者。

  在中山,像小梁如此热衷运动的人不在少数。“健体修身,体育惠民”成为中山人民的一大共识。中山市副市长杨文龙告诉记者,近年来,中山市紧紧围绕国家体育总局和广东省委省政府“转变体育发展方式”的主题,以创建全国全民健身示范城市为抓手和契机,先行先试,将转变体育发展方式与推动全民修身、增进民生福祉、创新社会管理等结合起来,努力探索一条具有中山特色的转变体育发展方式路子。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原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对中山转变体育发展方式、实施体育惠民、推动体育场馆免费开放作了重要批示;在全市“十项民生实事”认知度和满意度民意调查中,“推动全民健身”得分分别排名第一和第三。

  中山市体育局局长曹周桥向记者介绍了中山体育发展的良好局面:中山充分发挥政府和社会资源优势,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广泛参与的公共体育服务发展新格局,切实将全民健身事业纳入市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全民健身经费纳入镇以上各级政府的财政预算,全民健身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的年度工作报告。实现体育场地设施网络全覆盖,积极盘活体育场馆资源,推动公共体育场馆设施向社会开放,体育场馆除承接大型比赛和公益性活动外,每周双休日全天免费开放。发展壮大社会体育组织,以此推动群众体育广泛开展,全市现有单项体育协会29个。各单项体育协会常年开展群众参与面广、各具特色的体育赛事活动。建立市镇两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和社会体育指导员服务站,在各健身广场、健身苑点、晨晚练点配备社会体育指导员指导群众科学健身。

  中山体育转型升级促进了体育事业全面发展。曹周桥表示,中山还将加大转变体育发展方式进程,对体育事业的发展不断进行探索,走出一条新路子。一是大力扶持社会体育组织,倡导政府购买服务。中山正在探索通过给予资金、技术、设施、场地等方面支持,鼓励、引导体育组织策划、开展符合中山市体育事业发展需要的体育活动。政府职能转变之后,通过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资源的方式完成。如乒乓球、羽毛球、篮球、游泳、健身健美等协会自主举办和运作的体育赛事与活动,已经受到市民的广泛认可与参与。二是将下一届市运会打造成“市民运动会”,目的是让更多的中山市民参与,使市运会成为全民体育嘉年华,而青少年竞赛仅是其中一部分。三是打造具有中山特色的青少年体育和业余训练发展模式,真正实现“体教结合”。将青少年运动队办到“学校”,如中山纪念中学的定向越野、小榄中学的毽球、张溪郑二小学的门球、东升中学的棒球、三乡理工学院的高尔夫球。同时,鼓励体校和各校运动队学生上大学,政府和体育、教育部门设立专项“奖学金”,资助运动员学生免费上大学。四是培育中山本土体育“品牌”,如打造三乡镇高尔夫球和梁文冲的“明星效应”,东升镇棒球、小榄毽球等,整合各方资源,逐步让体育走向社会化、市场化和职业化,实现体育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古语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对中山人而言,欲修身必先健体,而健体修身方能促进社会和谐。我国改革开放前沿的伟人故乡,中山,正用体育这一“妙笔”描绘出一幅和美幸福的宏伟社会“蓝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