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欢快而奔放的舞曲,四肢灵动的小舞者们或快步斜行,或款款弄舞,柔软又有力的舞姿在身上迅速变换,让人应接不暇。7月31日,东莞市第四届市民运动会最后一个比赛项目体育舞蹈大赛在石龙体育中心落幕。
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局长司琪、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副局长吴劭文、南方日报东莞新闻部有关负责人、石龙镇副镇长张煜培、东莞市万科城市发展有限公司公共事务总监李首君出席裁判员授牌仪式,为在台前幕后辛勤付出的裁判员和竞赛工作组颁发纪念奖杯。吴劭文为舞王争霸组1-12名选手颁奖。
上千名舞者齐聚东莞展现“力与美”
起床、吃早餐、带女儿化妆,郑女士31日这一天是从早上五点开始的。忙活完准备工作后,驱车半小时,她和女儿李洁顺利从惠州抵达东莞市石龙体育中心。
“在培训班上看到的赛事消息后,我当即为女儿报名。东莞市民运动会规格大,她可以借此练练胆量。”郑女士表示,女儿10岁,学跳拉丁舞已有四年。
李佳涵今年11岁半了,相比于伦巴的抒情婀娜,她更喜欢恰恰的欢快利落,“拉丁要想跳得好,力量和速度很重要。”
东莞市体育舞蹈协会会长张雷介绍,本届市民运动会体育舞蹈比赛吸引了来自惠州、东莞、佛山等地1100多名选手报名参加,以青少年为主,成人占比相对较少。
设置中立评审,助推赛事公正
张雷介绍,今年体育舞蹈是第三次被纳入市民运动会比赛项目。在前两次市民运动会体育舞蹈比赛中,本地裁判居多。今年,在淘汰赛等角逐激烈的环节首次采用中立评审模式,“这些中立评审不认识任何选手,也没有自己的学生参与。”
为确保更公平的赛事环境,张雷邀请的中立评审由中山、清远、顺德、揭阳等地体育舞蹈协会会长、副会长或秘书长组成,共计11名成员,“不公平会伤害选手,要把赛事公平性要放在第一,让努力且优秀的孩子被看见。”张雷说。
此外,本次体育舞蹈比赛另一大亮点在于首次单设幼儿组。“6岁以下的孩子也能有机会与同阶段的选手同台比拼。”张雷表示,希望通过专设组别,鼓励更多幼儿参与其中,促进幼儿体育舞蹈项目发展。
以赛促训,市民运动会提升选手水平
在张雷看来,学习体育舞蹈有助于锻炼青少年的理解能力、抗挫败能力,“体育舞蹈本身只是一个能力培养的载体,专注力、社交能力、学习能力等都能得到有效提升。”
这些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大小赛事的推动。张雷认为,就体育舞蹈本身来说,参加赛事便是检验选手训练水平的渠道。
“政府搭台,百姓唱戏。”张雷说,市民运动会凭借其强大的公信力,能够让参赛选手更具荣誉感。此外,比赛聚集了各具表现特色的选手,能够让选手看到彼此身上的优秀特质,重新树立起训练目标。
张雷发现,自2018年首届市民运动会举办以来,经过3年优化磨合,市民运动会流程日益标准化,组织体系日益成熟化,“参加市民运动会比赛,提高了大家对于荣誉的尊崇,使得更多体育舞蹈选手往更高更强的方向追求。”张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