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体育新闻 > 地方新闻

深圳:建设国际著名体育城市,深圳人这样做

发布日期:2021-12-16来源:深圳晚报作者:字体:[  ]背景颜色:

  广东省人民政府日前印发了《广东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 — 2025 年)》(下文简称《计划》)。《计划》明确指出,支持深圳建设国际著名体育城市,吸引国际体育组织和知名企业在深圳设立总部或地区总部,支持深圳建设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

  2020 年 3 月,深圳市出台《关于加快体育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了深圳体育产业发展总目标:到 2025 年,体育产业增加值占全市 GDP 比重达到 2.8%;到 2035 年,成为体育高质量发展的全国典范,体育创新能力、体育综合竞争力世界领先,成为国际著名体育城市;到本世纪中叶,跻身世界体育产业高度发达城市行列,成为国际体育示范城市。

  2021 年 5 月,深圳市七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简称《报告》)提出了体育方面可量化考核目标:建设国际著名体育城市,到 2025 年体育产业增加值超过 1000 亿元。

  经过 40 年发展,深圳体育以 " 深圳速度 " 和 " 深圳质量 " 强势崛起,跻身于全国一流体育城市行列,正加快形成与国际著名体育城市定位相匹配的发展格局。深晚记者采访业内专家学者,以访谈形式探索深圳建设国际著名体育城市的经验与发展路径,为深圳体育事业、体育产业发展出谋划策。

  体育构建城市文化彰显城市气质

  经初步测算,预计 2020 年深圳市体育产业总产出达 1060 亿元,同比增长 3.1%,体育产业创造增加值 415 亿元,同比增长 2.9%。

  ●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一级调研员(市管) 王志强

  国际著名体育城市与城市品牌的构建、城市文化的积淀以及城市名片的打造息息相关,正成为城市发展的新动力,是城市综合实力的展现。深圳将从产业布局、高端赛事、职业体育、体育消费、市场主体、运动环境六大方面推进体育产业的国际化进程,通过开展体育消费城市试点、推进体育产业创新试验、创新赛事服务等举措,激发深圳的市场活力和消费热情,推动体育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让 " 国际著名体育城市 " 建设真正落地。

  建设国际著名体育城市过程中,深圳将以文化做引领,将城市的物质文化优势转化为体育的优势;提升国际体育赛事运作能力;优化产业结构,增加体育服务业占比;加强行业融合,推进体旅结合、体教结合、体医融合和生态体育建设;加强国际合作、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吸引国际体育组织和企业落地深圳,鼓励深圳体育企业走向世界。

  深圳建设国际著名体育城市要有自己的特色:要有最高密度的全球功能性机构,如跨国总部、金融机构、学术机构、文化机构等;要有最大量、最高频率的全球高端要素的流量,比如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要建立高效运作的各类大平台,如大数据、云计算等;要开展全球著名体育城市研究及探索,开展指标项目研究,开创国际体育城市的评价体系;需要最强大、永续的创新创业能力,创造最佳的营销环境,成为最佳的学习楷模。

  全国唯一!海、陆、空都有大型国际赛事

  目前,深圳已成为全国唯一一座海、陆、空皆有大型国际赛事的城市," 周周有赛事,月月有高潮,年年有突破 " 的赛事格局深入人心。目前,进驻深圳的职业体育俱乐部数量达到 17 家,落户深圳的国家队训练基地 4 家,正积极推动国际体育组织和知名企业在深设立总部。

  ●曹阳 深圳市鹏城国际象棋俱乐部董事长、深圳市象棋协会会长

  在深圳加速建设国际著名体育城市的大背景下,深圳体育产业不仅要深耕既有领域,也要寻求积极转变,开拓新市场,推动体育产业跨领域跨行业融合发展。

  赛事是赋能产业发展的重要赛道,虽受疫情影响,但仍可以 " 小规模、高规格 " 为原则,打造线上品牌 IP 赛事,采用网络直播的形式,提升赛事影响力、传播力。

  全民健身已成为市民日常生活方式

  2020 年,深圳成功获批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深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到 50% 以上,市民体质合格率达到 92% 以上,每万人拥有至少 35 名社会体育指导员。2020 年,深圳全年组织开展健身技能指导 300 场,开展全民科学健身大讲堂 19 场,体育义工总队服务 8744 个项目,参与服务义工 20729 人次。

  ●许彬 户外爱好者," 深圳十峰 " 系列活动忠实粉丝

  热爱大自然的我,最爱徜徉于山野之间。2020 年,深圳评选出 " 深圳十峰 "" 深圳十佳健身步道 " 之后,我成了系列活动最忠实的拥趸之一。

  如今的深圳,体育已成为市民的一种生活方式,不可或缺。作为一名普通市民,我能做的,就是以自己的运动热情辐射身边的朋友,带动更多人加入运动锻炼的队伍、进行体育消费,让全民健身的浪潮持续奔涌。

  体教融合创新特色人才培养模式

  在东京奥运会和陕西全运会上," 深圳金 " 更足更亮,是打造深圳特色体教融合,创新青少年后备体育人才模式结出的丰硕成果,充分展现了深圳市业余训练蓬勃开展和后备人才储备的厚度,同时也得益于深圳市充分利用场地设施、专业人才、后勤保障等各种资源优势,通过示范基地政策在省内进行异地选材,共同为国家、省培养输送高水平后备人才。

  ●杨立平 深圳市游泳队教练兼广东省游泳队教练

  今年是奥运年、全运年,深圳竞技体育收获颇丰。在建设国际体育著名城市的过程中,深圳竞体更上一层楼,进一步提高城市知名度。深圳将加强高端人才引进,完善运动员奖励机制,鼓励运动员争创佳绩;同时在训练方面紧跟国际体育步伐,通过更先进设备、更科学的方法,创新模式,培养更多优秀的青少年运动员。

  ●周平 佳兆业文体科技集团总裁助理、佳兆业乐火董事长

  深圳建设国际著名体育城市,对于体育培训行业是重大利好。深圳居民人均体育消费全国领先,青少儿体育培训受众基数大,拥有优秀的硬件设施与良好的大环境。体育教培企业将提供更多元、国际上普遍流行的体育培训项目,既注重青少年素质教育的培养,同时也为新兴项目培养和储备青少年专业人才。

  科技创新能力推动体育场馆建设

  截至 2020 年,深圳市建成体育设施 22093 个,体育场地面积 2590 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 1.93 平方米,市、区公共体育场馆惠民开放受益市民超过 200 万人次。目标到 2025 年,全市体育场地面积达到 2631 万平方米,建设不少于 300 套智能健身器材。

  ●王东 深圳大学体育部王东副主任

  深圳大学一直关注深圳建设国际著名体育城市的动态,深大体育产业研究院承接研究课题,提出了建设 " 两城一都一中心 " 的战略设想,即满足市民运动需求、引进或打造高端赛事、推动智力运动发展、促进科技向体育产业迁移,打造国际运动休闲之城、国际著名赛事之城、国际智力运动之都和全球智慧体育创新中心。

  深圳是科技之都,智慧场馆、室外智慧健身房越来越多,方便了市民参与健身运动的需求,同时也让体育场馆进一步升级,为未来制定标准化管理模式、承接更多大型体育赛事打下了基础。

  ●陈朝行 深圳市朝向集团董事长

  深圳建设国际著名体育城市不仅要重视竞技体育、青少年体育的成绩,也要在高质量场地建设方面进一步提升。在深圳,朝向集团建造、运营的桃源足球公园、福田海滨生态体育公园广受足球爱好者好评,日常满场率均超过 80%,高质量的场地吸引了更多市民参与体育运动,还应该推向校园,让更多青少年真正享受体育运动的乐趣,为培养更多好苗子打好基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