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晚,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广东主会场活动“文旅竞芬芳非遗之韵——中山市传统武术项目展演”在中山市石岐街道孙文西步行街为大家奉献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武林盛会,来自中山市各镇街的武林高手们拿出了各自的看家本领,场上龙争虎斗,个个大显身手,其中当然少不了今年刚刚被列入中山市第九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传统体育类项目中山罗梁醒狮、石岐蔡家拳、张溪大棍和濠头郑家棍。
中山罗梁醒狮是一个传承过百年的南狮流派,在中山市、珠海市、江门市和香港、澳门等地较有社会影响。其核心技艺“七十二行破阵采青法”总结了社会上各行各业摆设青阵的特色和破阵采青的方法,具有浓郁的传统文化韵味。晚会上,主要传承人梁锡英师父表演的不是舞狮,而是冷门兵器“蝉翅刀”。
石岐蔡家拳在中山市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流传面较广。近、现代传承人中,何恩、何为父子和何为的徒弟刘森、李启联武艺出众,是中山市有名的拳师。这是晚会上石岐蔡家拳传承人们表演的集体铁环功。
张溪大棍源自北宋名将杨五郎,一百零八式棍法原汁原味保留了杨家枪的特色。更重要的,除了武艺的传承,还有杨家将爱国精神的传承。林建民(白衣者)、蔡泳钊两位师父的棍法演示,仿佛让我们看到了古战场的阵阵杀伐。
濠头郑家棍是濠头村民们的看家本领,这门清代光绪年间由郑妙允学自少林的武艺,在咸丰年间的社会大动荡中,成为了濠头村的安全保障。郑炳友、郑大经、郑藻如等人就以之破敌立功,名留史册。
郑洪昆师父在晚会前彩排
晚会上,中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沙涌马家枪、小榄洪拳、大涌刘家拳、冈南李家拳、长洲左手棍、龙头环十八掌的传承人们倾力演出,博得现场观众阵阵热烈的掌声和喝彩。
黄国威师父演示长洲左手棍
过去,迫于社会环境,中山市内几乎每条村庄都设有武馆,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很多村落间流传的传统武术已经失灭。在国家政策的引领下,传承人们的传统文化保护意识逐渐加强,中山市的传统武术项目逐渐摆脱了自生自灭式的传承困境,进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平台传承和发展。
这种观念的转变为传统武术带来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