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体育新闻

广东乒坛“老兵”带群众上全运

广东乒坛“老兵”带群众上全运

发布日期:2017-09-03来源:广东省体育局作者:字体:[  ]背景颜色:

广东女一队教练李联益(右三)


        甘兆胜,72岁;李联益,72岁;陈锦棠,70岁。这三名加起来有200多岁的老人,曾经为广东甚至中国乒乓球做出了很大贡献,如今这三位老人正带领广东业余乒乓球爱好者,征战全运会群众比赛乒乓球项目的决赛,他们用自身行动发挥着余热,更是诠释他们对乒乓球运动的热爱。

        甘兆胜原是广东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始终关心广东乒乓球运动的发展。他还担任了广东省乒乓球协会的名誉主席。本次全运会增设了群体项目,乒乓球也在列。甘兆胜带领广东乒乓球人积极响应国家体育总局的号召,从5月上旬开始,积极展开全运会群众乒乓球赛广东队的组队选拔,全省10多个地级市、机关、高校等220多名业余乒乓球爱好者踊跃报名参赛。经过在江西全运预赛之后,最终5支队伍顺利出线,广东也成为全运会群众乒乓球赛最“庞大”的队伍。

        “我们队员有公务员、教授、教师,也有年龄最大的65岁老人,但他们都非常热爱乒乓球。”作为广东全运群众乒乓球队的总领队,甘兆胜坦言,全运会增设了群众乒乓球项目,给广东业余乒乓球爱好者提供了展示自己的舞台,也展示国球和广东群众的风采。“对运动员和我而言,不管最后成绩如何,能参加全运会,都是人生难得的荣誉和难忘的记忆。”

        李联益,是中国老一代乒乓球国家队员,与庄则栋、徐寅生、李富荣、张燮林等同时代的球员。曾经代表广东队获得全国锦标赛亚军和男双第三名。由于当时乒乓球弧圈球的横空出世,防守型打法的李联益无奈退居幕后,专门模仿欧洲削球运动员,在国家队充当了庄则栋、李富荣等人的陪练,参加了第26、27、28以及31届世乒赛的备战,为中国乒乓球队的兴盛作出了贡献。此后,他不断进行乒乓球文化的学习,当了中国“乒乓外交”的先锋,支援各国和地区的乒乓球发展——“1971-1972,苏丹;1972-1973,越南;1975-1976,埃及;1978-1979,尼日利亚;1988-1989,澳门;2003-2004,孟加拉; 2005-2007,加拿大;2008,香港……”在李联益的履历表上,援外工作占据了很大的比重,但能推动乒乓球发展,李联益毫无怨言,辛勤耕耘。

        此番全运会群众乒乓球比赛,72岁的李联益满怀热情,重新出山,担任广东女一队教练,悉心执教,带领队伍闯进8强。“我们队员从30岁到60岁,非常不容易,我经常鼓励她们,从技术和心理上做好指导。”李联益坦言,“赛制太紧密,不太合理,尤其是60多岁的老人一天打4场比赛,实在为难她们了,专业运动员也不可能一天打4场比赛。”

        陈锦棠,曾是广东乒乓球运动员,也担任了多年了广东乒乓球运动管理中心的主任。本届全运会群众乒乓球赛,陈锦棠的角色是广东队总教练。算上本届全运会,这是陈锦棠第10次全运之旅。“1975年第三届全运会,我以运动员的身份参赛,此后的全运会,我都是教练员,现在算起来,都有42年了。”

        曾几何时,陈锦棠的麾下有江嘉良、马琳、刘国正、刘诗雯等奥运、世界冠军,参与全运会的目标就是争金夺银,但本届全运会对陈锦棠更有特别的意义。“与竞技乒乓球不同,群众的比赛,重在参与,大家能在全运会这种最高的舞台同场竞技,就是一种成功。”陈锦棠说,群众运动员,他们不再是乒乓球比赛的“旁观者”,而是场上的“主角”,他们个个都是“明星”。陈锦棠坦言,全运群众乒乓球的比赛可以更进一步推动乒乓球的发展。“我对队员没任何成绩上的要求,这是全运历史上第一次有群众性比赛,也是他们第一次全运会的征程,能参与,大家心情愉悦,终身难忘。”陈锦棠最后说,群众乒乓球赛充分体现了“全运惠民,健康中国”的主题,大家都可以好好享受“快乐乒乓”。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