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体育新闻 > 足球新闻

梅州足球,为什么行?

发布日期:2022-09-15来源:南方+作者:字体:[  ]背景颜色:

  当德国传教士边得志在梅州五华元坑教学生将足球踢进木制球门,中国人第一次成为了现代足球运动的参与者。而如今百余年过去,足球之乡梅州,荣光依旧。

  9月14日,《体育总局办公厅关于公布“十四五”期间第二批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的通知》公布,梅州市获评“十四五”期间第二批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

五华奥体中心惠堂体育场。 南方+ 何森垚 拍摄

五华奥体中心惠堂体育场。 南方+ 何森垚 摄

  当世界客都的微风,吹拂少年们的脸颊,绿茵场上,皆是挥汗逐梦的身影。现在,足球已成为梅州第一运动,足球人口占梅州市总人口的28.3%,居广东21个地级以上市首位,其中参与足球运动的学生人数更是达到25万人。

  纵览国内外的足球城市,梅州有何不同之处?立足北部生态发展区,这座粤东北山区小城,又为何能走出一条足球振兴之路?

  “行”在历史

  足球是梅州的“名片”

  梅州足球为什么行?首先还是要从历史看。

  1873年,德国传教士毕安和边得志在五华县元坑创办中书院,让足球从大洋彼岸“滚”进了粤北山窝,也让现代足球运动进入中国内地。

  在近150年的历史长河中,梅州足球人才辈出,梅州籍球员长期活跃在中国足坛,不仅孕育了“亚洲球王”李惠堂和一批足坛健将,其中就包括中国男子足球队原主教练曾雪麟以及国脚杨菲荪、池明华、王惠良等。

  在1956年,梅州被原国家体委授予“足球之乡”的荣誉称号。据不完全统计,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梅州先后为各级国家队、职业足球俱乐部输送300多名优秀足球运动员。

  与城市发展的历史密不可分,让梅州人对足球情有独钟。在梅州常常会有人打趣道:“因为梅州,所以足球;因为足球,所以梅州。”拗口的语句中透露的是梅州足球深厚的历史底蕴,可见的是世界客都独有的足球气质。

足球已成为梅州第一运动。  南方+ 何森垚 拍摄

足球已成为梅州第一运动。 南方+ 何森垚 摄

  2022赛季中超联赛,作为三大赛区之一的梅州,完善的球场设施、防疫措施以及后勤配套,令广大球迷留下深刻的印象。而谈及为何选址梅州,中足联筹备组组长史强直言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梅州充满足球情怀。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改革开放40多年来,梅州虽然经济相对落后,但从未放弃足球,在振兴“足球之乡”的道路上步伐铿锵有力。

  2009年出台《梅州市振兴“足球之乡”十年规划》,每年安排专项资金2000万元以上推动足球事业发展;2018年底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足球特区;2021年全力创建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编撰出版《梅州足球口述史》《梅州足球产业报告》等书籍;今年9月,印发《梅州足球十年发展规划(2021—2030年)》,致力于打造中国足球改革梅州样板……

  一系列政策、措施相应落地、落实的背后,源自一座城市对足球的深情与热爱,寄托着每一个梅州人对梅州足球振兴的深切期盼。

梅州客家队在中超的表现令人惊喜,展现了南派足球的细腻打法。   南方+ 何森垚 拍摄

梅州客家队在中超的表现令人惊喜,展现了南派足球的细腻打法。 南方+ 何森垚 摄

  2021年8月,据梅州市体育局所发布的《梅州市足球行业研究报告》显示,梅州每月至少观看一次职业赛事的足球人口占比接近六成,每月都踢球的足球人口超过六成。庞大的足球人口背后,是梅州“全民皆足球”的文化软实力。

  “足球赛事会成为一个城市的名片。”嘉应学院足球(产业)学院院长杜光宁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认为,中超赛事在梅州举办将大大增加梅州在全国的知名度,让更多人认识梅州、了解梅州。“未来,人们谈到足球,就会想起梅州。”

  “行”在青训

  打造南粤“根宝基地”

  9月14日,中超第18轮5场比赛结束,升班马梅州客家升至排行榜第4位,力压上海申花、上海上港、北京国安等中超老牌劲旅。

  而在十几年前,梅州客家足球俱乐部总经理曹阳还在为青训力量不足而羡慕上海的根宝基地,他曾对媒体说:“徐指导(徐根宝)拥有的资源都是我们所不具备的。”

  青训力量是一个城市足球发展和振兴的战略基石,这项工作既事关当下,又事关未来。在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中,将足球青训的发展摆在重要的位置,提出了包括扩大足球人口、完善赛事体系、建立体教融合注册体系等在内的多项举措。

  “足球青训是足球发展的基石,也是南派足球重振的唯一出路。”在广东省足球协会第三次会员大会上,广东省足协主席叶细权对媒体说过这样一句话,这也被解读为“广东要培养自己的根宝基地”。

足球梦在青少年的心里扎根发芽。  受访者供图

足球梦在青少年的心里扎根发芽。 受访者供图

  对足球人才的迫切渴望,让广东人将目光放到了足球之乡——梅州,希望在中国内地现代足球发源地打造青少年足球人才丰产田。

  对此,梅州紧紧抓住青少年足球培训这一关键工作,大力实施“双青”工程,立足培育青苗、发展青训,构建以中国足协梅州青训中心为统领,职业足球俱乐部、社会足球俱乐部、专业足球学校、市县体校和校园足球协调发展的“1+5”青苗青训模式。

  同时,梅州大力普及校园足球,依托梅州客家职业俱乐部、富力足球学校的优质资源,建设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满天星”训练营,50所学校成为培养足球精英的网点学校。据统计,目前梅州全市有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147所,省级校园足球推广学校183所,参与足球活动学生人数达25万人,约占中小学生总数的40%以上。

  “梅州要协调好教育和体育‘两张皮’。”在今年7月举行的梅州市足球改革发展问策会上,省体育局青少处处长王俏飚对梅州足球青训体系建设提出了建议。

  为了打破校园足球和竞技足球壁垒,梅州创新足球特长生招生机制,出台小学学段优秀足球运动员毕业升学衔接工作实施办法,开设嘉应学院足球本科专业,建立学校—体校(足球学校)—俱乐部(高等院校)的三级青训人才输送直通车。

  “为语青年诸俊秀,后来居上创新基。”李惠堂在《球坛退休感作》中表达了对祖国足球人才不断涌现的热切期盼,而如今这份期盼也在如今的梅州大地逐渐变为现实。

  随着青训体系的逐步完善,一批又一批优秀的足球人才从梅州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据梅州市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梅州全市共培养1.3万名后备人才,中国足协注册运动员2371人,省足协注册运动员3486人,向国家和中足协U系列输送50多人,向职业足球俱乐部输送60多人。共培养各级别教练员1300人,裁判员1800人,其中有5名国家级足球裁判员。

  “行”在未来

  小城市“踢出”大发展

  “北延边,南梅州”这是国内足球圈广为流传的一句话,也道出了梅州、延边两个足球城市类似的发展路径。

  与梅州相似,北境小城延边本土足球发展繁荣,在做到全民足球的同时,更是为各职业俱乐部及国家队输送了不少人才。

  然而,单从城市发展水平而言,梅州和延边在第二批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名单中的确谈不上耀眼。同名单上,北京、苏州、杭州、西安均是万亿级GDP经济体量的城市。

  但不可否认的是,如今的梅州,城市发展已经与足球密不可分。

  在中超第一阶段的比赛中,梅州赛区所有赛事相关人员的吃、住、训练和日常工作,都集中在五华横陂足球小镇。据统计,比赛期间整个足球小镇使用房源为480多间,其中球员房间为222间。

在五华横陂足球特色小镇的带动下,“足球+”产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日益凸显。  受访者供图

  在五华横陂足球特色小镇的带动下,“足球+”产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日益凸显。 受访者供图

  作为全国唯一以足球运动为特色的体育休闲小镇,五华横陂足球特色小镇立足赛事推动足球产业集聚,形成辐射带动效应。2021年,小镇共接待全国各地足球运动员13.8万人次,营业总收入达8000万元,拉动体育旅游50万人次,带动体育旅游收入2.5亿元,职业足球俱乐部每年创造税收超5000万元,同时带动当地就业2000人。

  梅州不断延伸足球产业链,大力支持以足球为核心产品的本土体育用品制造业发展,涌现以“跃速”“红旗”为代表的知名体育足球用品企业。2021年,全市共有630个体育产业机构,体育生产总值22.06亿元,体育产业固定资产投资9.24亿元。

  此外,《梅州市足球行业研究报告》中显示,梅州市足球消费总规模已达到13.1亿元,人均年足球消费金额(除足球彩票外)略高于广东省人均年足球消费金额。

  不仅如此,梅州还在积极打造国内国际知名的专业的足球赛事承办地,打响“来梅州,踢场球”特色品牌。目前,已初步形成社会足球联赛、村镇联赛、校园联赛、职工联赛等“四大联赛”,以及客家杯、贺岁杯、青年杯、足协杯“四大杯赛”为主的本土赛事体系,客家杯“一带一路”国际足球邀请赛更是成为广东十大品牌赛事。

  立足现实,梅州展望未来。根据《梅州市足球中长期发展规划(2020—2050年)》所提出的梅州市足球产业建设目标,到2022年全市足球产值规模达到6亿元,2030年突破10亿元,2050年将成为梅州重要产业之一。

  从山区小城发展为足球之城,梅州人民不仅热爱足球,更是从足球中收获幸福感与获得感。从市区酒店的入住率提升,到客家菜餐厅顾客盈门,再到旅游景点人气旺盛……在梅州,并非每个人都会踏足绿茵场,但因为足球所带来的城市变化却实实在在地惠及每一个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