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体育新闻 > 重要新闻

为体育公益助力!苏炳添“983基金”获捐赠1000万元

发布日期:2022-09-30来源:暨大基金会作者:字体:[  ]背景颜色:

  9月29日,第四届暨南大学公益慈善论坛在暨南大学曾宪梓科学馆举行。本次论坛由暨南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主办,暨南大学广州校友会承办,广东省体育发展基金会协办,以“科学运动·健康生活”为主题,携手社会知名体育企业、人士,从高水平运动员发展、体育公益、健康生活等视角展开多领域、深层次、高水平的交流与讨论,为公益可持续发展唱响新旋律。

1.jpg2.jpg3.jpg

公益慈善论坛现场

  暨南大学公益慈善论坛以“学术+公益”的模式,连接政府、公益组织以及众多海内外校友会,为构建“名校、名企、名基金”的湾区公益命运共同体打下坚实的基础,至今已举办四届。

  苏炳添“带头”

  “983基金”获1000万元社会捐赠

  9月9日,暨南大学2022年庆祝教师节暨表彰大会上,亚洲飞人、暨南大学体育学院教授苏炳添向学校基金会捐赠100万元,推动设立“暨南大学983高水平运动员培养基金”。论坛现场,苏炳添介绍速度研究与训练中心发展及规划。

4.jpg

苏炳添介绍速度研究与训练中心发展及规划

  苏炳添速度研究与训练中心

  当前发展

  1 学术科研方面,坚持科技赋能,依托暨大多学科优势,开展交叉学科研究,目前已依托暨南大学和科协成功举办“983交叉创新论坛”;

  2 竞赛训练方面,以实战能力和竞技能力为主要抓手,持续探索高水平运动员培养模式;

  3 对外交流方面,通过开展各类交流、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建训练基地等方式联动社会力量推动中心长效发展。

  未来规划

  1 以中心资源整合为抓手,坚持整合政府、协会、学校、基地、赛会等资源力量,打造有平台、有标识、有队伍、有项目、有机制、有成效的六有中心,推进中心建设。

  2 召开学术委员会、举办苏炳添速度研究论坛,筹备申报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学科类省重点实验室等工作。

  3 中心计划于2023年与中国田径协会共同主办苏炳添系列赛事活动,纳入全国田径竞赛计划二级赛事,切实聚焦中国田径发展实际需求,持续推动中心高质量快速发展。

5.jpg

林如鹏书记、苏炳添教授向捐赠者赠送画作

  “暨南大学983高水平运动员培养基金”得到暨南校董校友及社会各界积极响应与支持,目前已获社会捐赠1000万元。现场举行了捐赠仪式,林如鹏书记代表学校基金会接受支票牌,并向捐赠者颁发证书,暨南大学党委书记林如鹏、苏炳添教授共同为捐赠者赠送纪念品。纪念品由暨南大学艺术学院/珠江电影学院2019级动画专业学生、2023届校友年级理事徐守智创作,九幅画作生动展现苏炳添在奥运赛场创造9秒83纪录的精彩瞬间。

微信截图_20220930102203.png

苏炳添写意人物画

  现场还举行了苏炳添速度研究与训练中心战略合作伙伴和训练基地授牌仪式,健力宝集团、江博士健康鞋与中心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广州暨大港澳子弟学校、东莞暨大港澳子弟学校成为中心训练基地。

  此外,苏炳添速度研究与训练中心第一位达到国家健将成绩的运动员、澳门女子百米纪录保持者、2017级暨南大学学生吕艳兰获基金首个“优秀运动员突破奖”,杨键铭教练获“优秀教练突破奖”。

图片

  作为苏炳添速度研究与训练中心首位接受训练的运动员,2017级暨南大学学生吕艳兰在今年的澳门田径公开赛女子公开组100米决赛中以11秒67获得冠军,并打破自己保持的11秒81澳门女子百米纪录。

  第四届暨南大学公益慈善论坛

  “学术+公益”助力体育强国梦

  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暨南大学粤港澳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院长苏国辉,广东省医院协会会长黄力,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郑小飞分别就运动脑科学、速度研究与训练中心发展的战略思考、高水平短跑运动员的筛选带来主旨分享,堪称一场“科学+运动”、“学术+公益”的知识盛宴。

  苏国辉院士生动讲解了如何从神经科学角度看待运动。他从运动脑科学的使命、脑科学研究现状、运动员脑功能分类,现有运动神经调控策略等方面展开介绍,强调运动能力与神经网络相关性极强,要用安全、精准、可重复的方法构建运动能力的脑功能图谱,精准功能调控提升运动能力。他希望通过神经科学方面的研究创新,让我国运动事业走向更高更快更强。最后他表示期待未来脑科学实验室能与苏炳添教授合作,助力苏教授在现有成绩上争取提高0.2秒。

  黄力会长从“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引入,他认为,“速度研究与训练中心”可以从几个方面开展建设:以中心为基础提升教学科研水平,从教研室建制向学院建制转化、教学向科学研究转化;以中心为平台广泛开展社会体育运动服务,通过开展青少年夏令营、冬令营的形式促进全民健康运动选材育苗;以中心为契机促进以微创技术为核心的运动医学的发展,指出运动医学是一门将医学与体育运动相结合的综合性应用科学;以中心为品牌融合健康产业,构建成覆盖全生命周期的、遵循科学规律管控的、高水平科技支撑的、社会资本参与的、具备商业模式的创新性健康产业链。

  郑小飞教授表示,竞技体育赛场比拼的背后,早已是体育科技力量的较量。他从高水平短跑运动员筛选的研究背景、高水平短跑运动员选材量化筛选方法、基于大数据AI分析后量化筛选三方面展开分享与讨论。他重点讲述运动员筛选方法,运用影像学、生物力学、分子生物学等量化监测手段,科学调控肌肉、软骨、神经等机体机能。他引用国内外案例与影像数据,形象生动地科普近十种国内外先进运动医学研究技术。他希望未来可以通过全方位、多元化的分析技术,为暨大筛选出更多高水平运动员

  圆桌论坛

  陈艾森、谢思埸面对面分享运动健康经验

  现场举行了广州校友会名誉会长聘任仪式,广州校友会会长张春辉为陈艾森、谢思埸颁发聘任证书。随后,举办了奥运冠军面对面交流和体育产业圆桌论坛。

7.jpg

广州校友会会长张春辉为陈艾森、谢思埸颁发聘任证书

8.jpg

奥运冠军面对面圆桌论坛

  奥运冠军、暨南大学校友陈艾森,奥运冠军、暨南大学校友谢思埸,广州暨大港澳子弟学校校长郑景亮,澳门短跑选手、暨南大学学子吕艳兰作为分享嘉宾,就高水平运动员培养、科学运动与健康饮食、体育与教育等方面展开面对面交流。

9.png

  陈艾森非常感谢学校建立“二沙冠军班”,让他在投入训练之余不落下学习,他把拍摄科学运动、健康美食Vlog当作生活的调解,“通过镜头可以感受人生百态、开拓视野、调整心态,也可以帮助我迎接更多的挑战”。同时他也希望能通过短视频用更幽默的方式宣传跳水项目。

  谢思埸分享了作为专业运动员,如何以积极的心态克服伤病问题,“面对伤病时,更重要的是如何面向未来调整自己,而不是陷于伤病本身”,在运动过程中如若遇到伤病问题,他推荐可以通过贴近自己喜好的娱乐方式舒缓压力,设立合理的运动计划,不断坚持实现自身目标。

10.png

  吕艳兰分享在速度研究与训练中心的感受,她说最大的特点是训练与计划都非常“系统化”。在训练中,她也会结合中医专业知识进行科学的运动,比如训练前活动经络,训练后按摩穴位、泡脚等。

  郑景亮校长表达了今后与暨南大学合作的愿景,希望为海外华侨学子提供中国国际的课程,传播中国体育文化。把“运动科学”带给广州暨大港澳子弟学校的学生,鼓励港澳学子来湾区学习。其次,郑景亮校长强调了体育事业中培养恒心和规律的运动习惯的重要性。

11.jpg

体育产业论坛

  江博士健康鞋董事长兼总裁江炳霖、广东健力宝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邓宝姗、广州同欣体育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晨、瑞合康复院长兼医疗总监秦鹍围绕体育产业议题展开深入研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