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问广东体育博物馆的藏品里,哪一件最能体现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的深意,那一定是省港杯奖杯。
省港杯不仅是每年一度的传统足球比赛,更是推动粤港两地体育、文化、经济交流的纽带,直接见证了中国内地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历史变迁。
历史钩沉 划时代的体育邀约
1979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刚刚吹拂南粤大地。一尊以纯银为骨、匠心为魂的双龙银杯,在手工匠人手中逐渐成形。
省港杯奖杯高25英寸、宽11英寸,为省港杯足球赛而专门打造。奖杯两侧的两条银龙昂首腾跃,共同追逐顶端的银珠,既呼应着省港两地的地理关联,又暗合着竞技体育中切磋共进的精神内核。它寓意着在每年一度的省港杯比赛中,广东足球队和香港足球队的夺杯战犹如“二龙戏珠”般引人入胜。

1978年12月6日,爱国人士霍英东率香港足总代表团到广州并与广东省足协签订协议,1979年1月举行首届省港杯比赛,确定每年举办主客场各一场,以两回合总比分决定冠军谁属。
当香港足总主席许晋奎和广东省足协代表乔屹在协议书上落笔的那一刻,便注定了这樽奖杯将超越竞技本身——在时代的新篇中,省港杯为省港两地民众打开了一扇照见彼此的窗口。

参加创立省港杯足球赛签字仪式的双方人员。(资料图)
省港杯的成功举办,让香港工商界人士得以深入了解广东投资环境。以霍英东先生为例,首届省港杯后,他决定加大在内地的投资,相继开发中山温泉宾馆、高尔夫球场、白天鹅酒店等项目。
此后的省港杯赛事期间,香港各界人士组成参观团到广州交流访问成为惯例,不少香港商人在了解内地情况后,纷纷回乡投资,在珠三角地区掀起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华侨回乡投资建厂、捐建学校等热潮,为广东引进大量资金,推动了当地制造业、服务业等产业起步。
集体回忆 超越胜负的情谊见证
一座奖杯不是一件孤立的器物,而是一个串联起市井记忆的文化符号。40多年的岁月长河中,省港杯留下了众多经典场面。
省港杯历史上的第一粒进球来自广东队的欧伟庭。1979年1月21日,首届省港杯的第一回合比赛在越秀山体育场拉开战幕。为了备战这场赛事,广东队从国家队召回容志行、何佳、欧伟庭、蔡锦标四员大将。

首届省港杯第一回合越秀山体育场4万人座无虚席。(资料图)
开场不到3分钟,容志行就在右侧得球盘过对手,长传至球门前左侧,拍马赶到的欧伟庭迎球射门破网,而这粒进球也成为了有史以来第一场省港杯比赛的唯一一粒进球。

广东队员欧伟庭在第一届赛事中打进省港杯历史上的第一个进球。(资料图)
此后双方在香港再战,广东队以3比1再次胜出,以总比分4比1捧得首届省港杯桂冠。

1979年,广东队队长何佳在香港捧起首届省港杯冠军奖杯。(资料图)
1981年进行的第三届省港杯赛第二回合赛事,香港观众达23382人,创下历届省港杯赛香港队主场观众最高纪录。1984年第六届省港杯在仅有两万多座位的东较场比赛时,来电要求订票的竟达五万张。售票那天,观众提前16个小时带上避寒衣物在售票处排队。
对于老广州人来说,省港杯曾是过年期间的固定仪式——“看完省港杯,才算过好年”;对于香港市民而言,举家北上看球则是几代人的集体回忆,体育场外的炒河粉香气、看台上传唱的粤语老歌,都是难以复刻的温情。
在省港杯奖杯的底部,每一个小盾牌上都刻着每一届冠军得主的名字。截至2025年第43届赛事,广东队夺冠26次,香港队夺冠17次。奖杯上的每一道刻痕,都是粤港两地超越胜负的情谊见证。

省港杯早已超越了足球赛事的范畴。当这尊奖杯在博物馆中与其他展品隔空对话时,它所承载的,正是广东体育中最珍贵的基因:以开放姿态拥抱世界,以坚韧品格书写传奇。
而那些刻在杯身上的名字与年份,终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认同中,不可磨灭的体育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