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九届广东体育产业发展论坛现场
日前,第九届广东体育产业发展论坛在广州举行。
在广东,这场聚焦体育产业的“尖峰对话”已经连续举行了九届。今年,广东体育产业迎来了新的机遇——十五运会。
作为体育产业大省,广东体育产业总规模在2023年就超过了7300亿元,2024年全省还涌现30家体育类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占全国比重超20%。迈入2025年,十五运会的落地为广东体育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动能:前三季度,全省体育业销售收入实现同比增长14.5%,体育业开票户数也同比增长12.1%。
国家级赛事带来的短期效应是直观可见的。但面向下一个五年,广东如何能以十五运会为起点,进一步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如何让大型体育场馆“不止于赛”?智慧体育又将如何重塑训练与观赛体验?……论坛现场,来自政府、学界、企业界的多位嘉宾展开一场以“全民全运 释放体育产业新动能”为主题的“头脑风暴”。
活动邀请了各界代表共话产业未来,广东省体育基金会、香港赛马会、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分公司、广东省广轻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公司或机构的代表参加了体育公益伙伴签约仪式,未来各方将继续在广东体育产业领域展开更深层次合作。

论坛现场举办体育公益伙伴签约仪式
广东省体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林瑛表示,展望“十五五”,广东将聚焦创新驱动,大力推动体育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支持“专精特新”体育产业发展壮大,同时积极创新商业模式,拓展智慧健身、数字体育、沉浸式体验等新业态,不断培育新的增长极。
十五运会激活湾区体育产业新机遇
论坛现场,北京体育大学教授、管理学院院长黄海燕表示,随着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以服务和体验为核心,产业链条长、关联效应强的体育产业,已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能有效带动文旅、健康、科技、传媒等多个领域协同发展,增长潜力巨大。在此背景下,借着十五运会举办的契机,粤港澳大湾区体育产业发展也迎来新的机遇。
论坛现场,香港赛马会内地事务部主管陈岳鹏重点分享了香港赛马会通过“五个联通”机制创新,围绕兽医执业、兽药进口、设备流通、反兴奋剂检测及公益与经验交流五大领域突破制度壁垒,全力支持十五运会马术赛事的实践与成果。陈岳鹏表示,以十五运会及残特奥会的制度创新成果为契机,香港赛马会将于明年在位于广州的从化马场举办国际水平赛马赛事及一系列文体旅活动,将从化马场打造成“穗港马产业经济圈”的发展核心及马匹运动发展及推广的平台,让更多来自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朋友们“跟着赛事去旅行”。
国家体育总局湛江潜水运动学校副校长李玉虎分享了他对水上运动体育公园建设的展望,聚焦选址、运动配置、赛事活动、生态保护等多维度提出规范建议,旨在推动水域资源高效利用与体旅融合,打造“体育+旅游”消费新场景。
体育场馆是十五运会留下的宝贵“赛事遗产”。围绕“大型体育场馆赛后的可持续发展利用”话题,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罗建河,广州现代城市更新产业发展中心创始院长江浩,第十五届全运会开幕式副总导演黄沛凌,广东省体育场馆协会副秘书长杨汉华在论坛现场进行圆桌对话。

第九届广东体育产业发展论坛举行圆桌对话
今年,广东将持续完善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明年将进一步推出惠民的广东健身地图,并探索打造广东全省21地市“一城一赛”的赛事精品,大力发展赛事经济,把赛事经济的汛期流量转化成为经济发展的长期增量。
科技赋能广东体育产业数智变革
“数字化”是此次论坛的高频词。
中国电信智慧体育产业研究院院长、武汉体育学院教授陈晓静指出,人工智能、VR、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正在重新定义运动体验,比如,深圳就探索打造“AI健身舱”社区网络,提供24小时智能健身、线上教练服务。广东打造的“粤运动”数字平台,整合全省赛事、培训资源,目前用户规模也已突破500万。
陈晓静表示,数字体育已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体育公共服务、体育产业创新、大型体育赛事筹办助推智慧城市营造。2024年末发布的《数字广州建设总体规划》就将智慧场馆建设、赛事数字化运营纳入城市数字基础设施升级,形成体育数字产业集群。
广州体育学院教师、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司教练员学院特聘讲师牛衍龙也从实战角度,分享了广东跆拳道队依托“数据驱动+营养闭环”的数字化助训体系,在全运会上实现历史性突破的成果。他表示,数据是新的生产资料,算法是先进的训练方法,数字化已成为提升竞技实力的必由之路。
聚焦“融合共生:构建体育智造与服务新生态”话题,全国青少年体育联合会高尔夫球专业委员会主任、华美国际投资集团董事局主席张克强,广州珠江体育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星星,深圳市好家庭健康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佳华,深圳市啪啪运动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新楼也开展了圆桌对话。

第九届广东体育产业发展论坛举行圆桌对话
站在新起点上,广东千亿体育产业正逐步打开下一个五年的新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