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体育新闻

南粤冠军路丨陈氏三杰之一 陈伟强洛杉矶夺金 实现家族奥运梦

发布日期:2019-10-12来源:广东省体育局作者:字体:[  ]背景颜色:

南粤冠军路

  站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时间节点,在回顾奋斗历程,展望美好未来的新征程之时,我们在中国体育史的丰富篇章里,梳理广东体育的历史,感慨于一代代广东体育人的全身心奉献所铸就的广东体育的辉煌。

  为了以最符合时代特色的方式为历史人物留下印迹,我们策划建立《南粤冠军影像资料库》,全方位地展现广东杰出体育人的历史群像,让那些曾经和现在熟悉的广东体育的冠军人物们成为主角,展示他们的奋斗历程,回顾辉煌瞬间,定格每个时代的广东体育的历史特色,这就是我们推出的南粤冠军的图文视频故事——《南粤冠军路》。我们今天推出的是陈伟强的故事。


陈伟强

1958年出生于东莞市石龙镇

是中国举重届的陈氏三杰之一

陈伟强夺得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金牌

并2次打破世界纪录



通过简短的视频

共同来了解一下

陈伟强的举重之路


说起陈伟强

就不得不说其浓厚的家族历史

三叔陈镜开

是国家队举重队员

曾先后十次打破世界纪录

是新中国首个世界纪录的创造者

2.webp.jpg

(陈镜开打破世界纪录)


四叔陈满林

也曾三次打破世界挺举纪录

3.webp.jpg

(陈满林)


举重家族 耳濡目染

  陈伟强回忆道:“儿时在老家,会经常看两位叔叔的比赛照片,听大人们讲起两位叔叔破纪录的事情。”

  在家族的熏陶下,他逐渐喜欢上举重。

  陈伟强在广州读书时,老师曾问学生们有什么志愿,长大之后想做什么?陈伟强在自己的笔记本里写下一行字:当举重运动员。

  1972年,陈伟强已经14岁了,但是身材比较瘦小,体重才32公斤,身高只有一米三二。

  当时陈伟强的大伯是体校教练。为了让孩子锻炼身体,陈伟强的父亲让他跟随大伯进入体校去练习举重。

  然而陈伟强练习举重之时,陈镜开却是全然不知,直至半年之后。

  在陈镜开看来,他是不希望侄子进入举重行列,因为他知道,竞技体育是非常艰辛的。

  1974年十月,陈伟强进入广东省举重队。

  作为家族长辈,陈镜开也时常来到举重馆,指导陈伟强训练。

  回忆起那段时光,陈伟强说道:“叔叔跟我说,既然要练,就要练出个名堂!”

  此话暗含深意,“名堂”并不是指全国冠军、破全国纪录,而是说一定要必须要达到世界水平。

4.webp.jpg

(叔叔陈镜开指导陈伟强训练)


天赋出众 两破世界纪录

  也许是家族遗传,陈伟强的天赋很好。他的腿的形状跟两个叔叔一样,腿呈现四方形状,股四头肌特别发达,因此也被当时人们称作是海珠桥墩。

  陈伟强坦言:“我的天赋倒不是那么明显,关键是我对举重非常执着,这份执着造就了未来的我。”

  一名举重运动员成长为世界一流选手,一般需要经过6到8年的专业训练,而陈伟强在不到5年的时间里,已经8次打破世界青少年纪录,2次刷新了世界纪录。

  1979年6月7日,陈伟强在上海卢湾体育馆第一次打破世界纪录。巧合的是,23年前的同一天、同一片场地、同一个级别,陈伟强的叔叔陈镜开也是首次打破世界纪录,叔侄上演跨时空打破世界纪录的佳话。

5.webp.jpg

(陈伟强第一次打破世界纪录)

  在打破世界纪录前一天,陈伟强参加法国对抗赛,那是他第一次冲击世界纪录,当时陈镜开也在现场。由于首次冲击世界纪录,陈伟强内心较为紧张,最终以失败告终。

  冲击世界纪录失败,第二天陈伟强参加了全国举重达标赛。在挺举比赛中,陈伟强开把举了143.5公斤,打破了由自己创造的143公斤全国纪录。

  第二把,陈伟强直接加到151.5公斤,他咬着牙,一口气将杠铃举起。自此,他打破了由伊朗运动员拉奇里所创造的151公斤挺举世界纪录。

  这是文革后举重第一个世界纪录,也是中国体育各个项目,文革后的第一个世界纪录。巧合的是,当天也是陈伟强21岁的生日。

  1979年十一月,陈伟强参加希腊举重世锦赛,他以153公斤刷新男子56公斤级挺举世界纪录。

6.webp.jpg

(陈伟强希腊世锦赛创造新的世界纪录)


生涯巅峰 与奥运失之交臂

  1979年,陈伟强运动成绩达到巅峰。陈伟强抓举可以达到127.5公斤,在当时男子56公斤级别中,抓举世界纪录是123公斤;挺举世界纪录是陈伟强创造的153公斤。总成绩世界纪录则是古巴运动员所创造的265.5公斤。

  1980年,陈伟强计划参加莫斯科奥运会,然而当时的苏联入侵阿富汗,我国与西方国家共同抵制参与本届奥运会,因此陈伟强首次奥运之行未能如愿起航。


遭遇伤病 立下证书 破釜沉舟

  没能参加奥运会,对陈伟强来说是一个不小的遗憾。同年,陈伟强参加南宁全国举重锦标赛,他想挑战举重男子56公斤级抓举、挺举和总成绩三项世界纪录。

  在抓举比赛中,陈伟强选择123.5公斤,然而在发力之时,不慎造成肘关节脱臼。在伤病还没稳定之时,陈伟强在训练之余又接二连三的造成肘关节脱臼。

  屋漏偏逢连夜雨,在一次体检中,陈伟强被查出患有运动性肝炎,转氨酶已经超过500,为正常人的十倍,权威专家说:“不能再练下去了!”更有人说道:“再练下去,弄不好要死人!”省里的领导也曾劝阻曾国强,以生命为重,不要继续练下去。

  面对伤病的困扰,陈伟强陷入迷茫之中,到底是否应该坚持下去。

7.webp.jpg

  “因为我的目标还没有完成,加之此前叔辈的奥运梦想遗憾落空,因此不论如何,我都要坚持到1984年,参加奥运会。”陈伟强咬牙说道。

  他决定破釜沉舟,写了一封保证书给省体委:“一旦出事,我自己负责,不需要任何人去负责!”

  人们被陈伟强坚韧不拔的精神所打动,省体委领导同意他继续训练,并找了当时广州市最好的医生为其治疗。

保肝、恢复、训练、一步一个脚印。1982年,陈伟强逐渐恢复。伤愈后的他,防止体重过轻导致伤病,于是他将级别提高至60公斤级。


伤愈归来 巧用战术 奥运夺金

  1982年,伤愈归来的陈伟强参加全国锦标赛并夺得冠军。凭借稳定的表现,陈伟强获得了通往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的入场券。

8.webp.jpg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陈伟强并没有夺金任务,当时举重金牌是压在了56公斤级吴数德身上。伤愈归来的他,也没有十足的把握冲击金牌。然而一次偶然的机会,让陈伟强看到了自己与金牌的距离。

  来到洛杉矶,队伍的翻译说电脑里面有每一位选手的详细数据。陈伟强当时看了罗马尼亚拉素的成绩,而后发现原来大家的成绩旗鼓相当,无意中给陈伟强增强了极大的信心。因为奥运赛场上,拉素是他最主要的竞争对手。

  洛杉矶奥运会男子举重60公斤级比赛,陈伟强和拉素两人都报了抓举120公斤、挺举160公斤。但是在抓举试举125公斤成功之后,陈伟强没能像拉素那样举起127.5公斤的杠铃,因此在首先举行的抓举比赛中,陈伟强暂时落后对手2.5公斤。

  在体重轻于拉素的有利条件下,挺举能否至少赢拉素2.5公斤,就成为决定陈伟强能否夺金的关键。

9.webp.jpg

  或许是抓举的取胜让拉素产生了保守的念头,他把自己挺举的试举成绩临时降低至155公斤,随时注意签表变化的陈伟强马上猜到了对手的动机。于是,他也降低了自己的挺举成绩,但只是降低到157.5公斤,比拉素刚好多出2.5公斤。

  这个变化随之也改变了出场次序。按照之前的签表顺序,应该是陈伟强试举在前,拉素在后。以举重比赛的规律来看,在后出场的运动员往往比较容易根据在前出场的对手的成绩,决定自己的临场战术部署和调整,相当于有利的一方。抓举输给拉素,陈伟强就是吃了签表的亏。两个人挺举比赛前对试举重量的更改改变了签表的次序,最终让陈伟强达到了变被动为主动的目的。

  在最后的挺举比赛中,拉素试举失败,命运已然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的陈伟强成功举起了157.5公斤。最终凭借体重轻的优势,陈伟强以总成绩战胜拉素,夺得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男子60公斤级举重这枚沉甸甸的金牌。

置身于洛杉矶,站在奥运最高领奖台上,这一刻,陈伟强圆梦了,曾经饱受伤病折磨,曾经汗水泪水惧下,曾经所有的苦难,此刻皆伴随着鲜花和掌声消逝在人群中,留下的只是一代传奇的身影。

10.png

陈伟强摘金时刻

  夺冠后,陈伟强不禁感慨:“运动员最难克服的是伤病。我的肘关节受伤那么严重,身体肝功能也不正常,能够坚持到这个份上,我感觉自己的付出值了,也完成了我们家族的奥运冠军梦。”

  夺金归来,陈伟强回到家乡广东东莞,他载誉而归受到了家乡父老的热烈欢迎。

11.png

陈伟强回乡获群众热情欢迎


短暂经商 终回举重 培育人才

  1990年,陈伟强正式退役,退役后的他转型成为教练,他努力专研相关理论知识,扎根省内各基层,在各地业余体校,物色了一大批具有潜力的孩子。

  上世纪90年代初,保龄球运动风靡全国,在陈伟强的老家东莞更是遍地开花,在好友的邀约下,陈伟强去了一家球馆帮忙。朋友告诉他,从工程监督、招工培训、市场开发、从头做起,全面起步还不够,保龄球技也要一流。

  第一次接触保龄球,仅培训一个小时,陈伟强就表现得十分出众。在闲暇之时,陈伟强都会加以练习。

  三个月后,一位保龄球冠军来到球馆,竟然没有打赢陈伟强。当时比赛为12局,陈伟强平均得到202分,其中有一局竟然打出279分的专业级高分。

  1997年秋天,第八届上海全运会,陈伟强没能亲临现场。但是他依然关注举重比赛的点点滴滴。他猛然发现,自己依然离不开举重。下海经商,怎么都不比为国争光那么提气。于是,陈伟强选择回到熟悉的地方——广州二沙训练基地。

12.webp.jpg

  2001年,吴数德被任命伟国家举重队总教练,他刚上任便致电陈伟强:“伟强,来帮帮我怎么样?”

  陈伟强与吴数德甚为熟悉,两人此前也有合作的经历。陈伟强回了一句“恭敬不如从命”。尽管他不是很适应北京的气候与饮食,但是陈伟强依然选择前往国家队,为中国举重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作为典型的广东人,陈伟强在训练之余,还会给弟子们煲汤,他说:“每天经过高强度的训练之后,他们的身体机能很快被消耗殆尽,煲汤给他们喝,主要是加速运动员的恢复速度。”

  卸任国家队举重教练之后,陈伟强回到广州,曾先后担任广东省举重男队主教练和领队,2009年升任举重中心副主任。

  在他培育的弟子中,也有不少优秀人才。李宏利曾获得北京奥运会男子77公斤级银牌,蒋海荣夺得2013年全运会男子85公斤级冠军。

  体育是陈伟强生活中重要的一环,除了担任举重教练外。2008年,陈伟强还担任奥运火炬手,向大众展示体育的魅力。

13.webp.jpg

(陈伟强担任奥运火炬手)


举重长盛不衰 为国争光代代相传

  退休后的陈伟强回归家庭,如今他已经是两位孙女的爷爷,每周都会抽出时间,与家人团聚,带着孙女玩耍。

  “老一辈的教练员均是如此,年轻的时候,为了国家体育事业,鲜有时间照顾自己的孩子,现在隔代了,仿佛是一种补偿。”陈伟强的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除了与家庭为伴,陈伟强最大的兴趣就是踢球和喝茶了。他最喜欢的是喝生普洱茶,每逢好友到来,他就会拿出珍藏的好茶,与他们分享。

14.webp.jpg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陈伟强说:“感谢祖国的强大,让我们举重运动员才有更好的条件、更高的平台去展现自己,有机会参加奥运会为国争光!”

  70年来,中国体育事业不断发展,举重人才更是源源不断。在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在世界举重领域的地位举足轻重,这离不开前辈们的艰苦耕耘。

15.webp.jpg

  陈伟强说:“我叔叔是五十年代的运动员,他们为国争光的精神感染了一大波年轻人,我们这一代是七十年代的运动员,受他们的感染走上举重。到现在为止,举重里的年轻一辈,他们也说,受到前辈的影响,才开始走向举重的。因此中国举重为何能够长盛不衰,正是一代代人的感染,为国争光的理念不断传承下去。”


  注:

  图片来源于陈伟强先生

  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

  参考资料:

  《陈伟强,还是离不开举重》

  《中国奥运金牌录:第5金-陈伟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