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政务五公开 > 执行公开

冬奥会“北京周期” 中国冰雪项目如何突围

冬奥会“北京周期” 中国冰雪项目如何突围

发布日期:2018-03-02来源:广东省体育局作者:字体:[  ]背景颜色:

北京2022年冬奥会会徽“冬梦”。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在上周日闭幕的平昌冬奥会上,中国代表团取得1金6银2铜的成绩。有分析人士认为,在当前大刀阔斧的体育改革阵痛中,中国代表团在平昌“交出的学费”,反而让人们对四年后的北京冬奥会尤为期待。
  平昌之旅如何为北京冬奥会沉淀“过程资本”?
  平昌冬奥会,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高志丹给出了“基本实现赛前确定目标”的评价。但面对中国代表团仅获一枚金牌的表现,一位不愿具名的专家表示,没有充分做好备战是导致这一局面的主因。她认为冬运中心及各项目国家队在冬奥备战关键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这为紧张的冬奥备战增加了压力。但改革总是要推进的,阵痛和不适必须承受,早改革反而能为北京冬奥会留出更大的备战空间。
  资深媒体人杨旺则表示,本次中国冬奥代表团在平昌的表现由多重因素导致。其中王牌项目备战不足,对规则认识不够深刻;冬季项目人才选拔和培养欠缺;国际话语权亟待提高等是主要原因。
  对于中国代表团的表现,另一位业内人士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中国队优势项目大部分存在竞技性强、偶然性大的特点,评价冬奥成绩时,不应仅仅只看金牌,更应该看奖牌,甚至是项目前8名的运动员,这些人都具有世界一流水平,都是顶级运动员,而中国队在平昌有很多这样的选手。”此外该人士表示,中国代表团虽然总体成绩不尽如人意,但雪上项目在平昌取得了重大突破,“刘佳宇收获单板滑雪银牌和耿文强在钢架雪车上的突破,都让我们看到‘恶补短板’后取得的成效。”
  本届冬奥会中国队虽然仅获得1枚金牌,但9枚奖牌却分别来自速度滑冰、短道速滑、空中技巧、单板U型场地和花样滑冰五个项目,获奖项目数量创历史新高。对此高志丹表示:“这说明厚度在不断加大,也说明优势、潜优势项目没有发挥出顶尖级水平,但发挥了基本水平。”
2月13日,获得亚军的中国选手刘佳宇在颁奖仪式上。新华社记者白雪飞摄
  “冰强雪弱”局面如何改善?
  本届平昌冬奥会共设7大项、15分项、102小项,其中雪上项目共70项,占近四分之三,冰上项目仅四分之一多些。与冬奥会立项不同,中国队优势项目大多集中在冰面,曾盛极一时的双人滑及“金牌担当”短道速滑历来是中国队夺牌的优势所在。虽然本届冬奥会,由于优势项目未发挥出顶级水平,雪上项目取得重大突破,中国代表团奖牌在冰(5块)、雪(4块)领域差距不大,但与近邻韩国、日本的进步相比,还稍显不足。
2月22日,武大靖庆祝胜利。新华社记者王昊飞摄
  和中国队一样,长期受困于“冰强雪弱”的韩国队,在平昌实现了突破,24岁小将尹诚彬不仅为韩国代表团获得一枚宝贵的雪上金牌,这更是整个亚洲在该项目上的首枚金牌。亚洲另一冰雪运动大国日本,冰上项目在索契冬奥会上只收获一枚奖牌,新的周期他们立志恶补短板,改变“冰弱雪强”的局面。平昌冬奥会,他们在速度滑冰和花样滑冰上斩获4金。
  如何改善中国冬季项目“冰强雪弱”局面,杨旺给出了建议:“对于雪上潜优势项目,我们需要跨越式布局。从钢架雪车的突飞猛进我们看到,充分利用运动场地和项目本身规律,通过跨项跨界选材为项目增加人口,将为雪上项目赢得更多发展空间。”
  为备战2022年北京冬奥会,中国钢架雪车国家队于2015年成立。内蒙古队跳远选手耿文强在2015年的跨项选拔中被相中,成为中国钢架雪车国家队的首批成员。凭借努力和天赋,耿文强在最后时刻搭上了平昌冬奥会的末班车,成为中国首位亮相冬奥会钢架雪车赛场的选手。

2月15日,中国选手耿文强在比赛中。新华社记者王昊飞摄
  “除了跨项跨界选材,引入海外军团也是快速发展雪上项目不可忽视的环节。”杨旺表示。中国钢架雪车国家队从无到有,再到登上冬奥会舞台,外教起到了重要作用。作为耿文强的教练,杰夫从中国钢架雪车队成立之初就负责队员的训练。这位2006年都灵冬奥会钢架雪车银牌得主,同样有着田径项目训练基础,对于如何调教跨项进入钢架雪车队的耿文强很有办法。“他的专业技术指导和经验对我们训练提高非常有帮助。”耿文强曾表示。
 短道判罚“吃亏”?体育话语权如何提高?
  本届冬奥会,中国短道速滑国家队遭遇9次判罚,位列参赛队之首。对于这一备受争议的话题,高志丹表示,“在了解规则变化方面值得总结。要把自己做得更强、更全面、更完善、更无懈可击,这是对世界王牌队伍、优秀运动队的要求。”中国冬奥会首枚金牌得主杨扬也坦言,裁判判罚没有什么倾向性,“我们不要总是抱怨裁判,要了解和适应规则。”
  遭遇多次判罚固然与中国队自身对规则未能及时跟进和吃透有关,但多位业内人士认为这与中国冬季项目缺乏国际话语权不无关系。“中国体育在国际组织的话语权,应亟待加强。”杨旺说,体育具有很强的社交属性,不能只在举办奥运会的时候重视体育的对外交往和话语权,平时又交流不够。
  “新时代,如何在国际体育舞台讲述中国故事,诠释中国形象,非常重要。”杨旺说。
  对于如何提升话语权,中国体育活跃在世界舞台的多位“外交家”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话语权不是结果出来你去抗争,而是参与其中的规则制定。”杨扬说。
  国际奥委会副主席于再清也表示,要获得话语权,首先要进入这个组织,才有可能参与到“制定章程、修改章程”的过程中去。国际奥委会委员、中国奥委会副主席李玲蔚则进一步阐述,提高自身能力是参与者为中国体育获得话语权的关键。
  当前中国在国际体育组织任职的人员不在少数,但普遍为公务员,不仅出国参加会议和活动受到制约,还必须轮岗,“好不容易与国际体育组织建立起来的关系就中断了”。而那些以运动员身份出现在国际体育组织里的中国面孔,普遍活跃度不够,未能尽快适应角色,投入工作。
  针对以上限制,于再清和杨扬给出了建议。“我极力主张体育社团化,破除体制障碍,让专业的体育人才来参与国际事务,更有助于我们进入决策层,争取话语权。”于再清说。杨扬则希望有关部门可以给运动员更多机会,鼓励他们完成角色转换。
  北京周期已至,冬季项目如何突围?
  平昌冬奥会上,高志丹曾指出,此次冬奥会,中国队在以往相对优势的冰上项目中看到了差距,而在长期落后的雪上项目中看到了希望。面对新冬奥周期,即将在家门口开启“表演”的中国冬季项目军团面临着全新的机遇和挑战。而如何实现2022年“参赛出彩”的目标,则是摆在中国冰雪人面前亟待解决的课题。
  “冬季项目的发展,归根结底还是人才的培养和梯队的建设。”杨旺说,“只有解决了运动员成长的土壤,找到可供复制的模式,才是中国冰雪王国真正实现的时候。”对此,杨旺建议,不断完善冰雪运动青少年培养体系,积极支持冬季项目青少年后备人才发展是建立冰雪运动大国的必经之路。
  没有普及度,就难有统领力。被誉为“国球”的乒乓球运动,中国队长期制霸各大赛场,霸主地位难以撼动。这背后,是中国数以亿计的爱好者,是遍布各地的乒乓球台,更是几代人不断积累总结的周密训练体系。冬季项目想要取得突破,没有项目的推广和普及,没有冰雪人才队伍的不断壮大,将很难实现。
  杨旺建议,冬季项目的发展,可以借鉴一些韩国经验。对于短道速滑、花样滑冰、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等夺金项目,杨旺称可以通过公平的选拔机制,更为高效地选拔出优秀选手,传承和发扬项目的优势。
  除了普及项目、夯实基础,高志丹对中国队新冬奥周期的备战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的方法手段已经很难适应现在竞技体育激烈竞争的要求,要补好科技的短板,在方法手段上学习世界先进水平。”
  与夏奥会比赛项目相比,中国在冬季项目上的竞技水平和健身氛围还远远不够。在“三亿人参与冰雪”的带动下,在北京冬奥会的助推下,新冬奥周期的任务,除了成功办赛,提升竞技成绩外,更大的意义在于借助这一难得的契机,宣传冰雪运动文化、推动冰雪运动普及,让目前还很“小众”的运动,为更多人带来健康和快乐。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