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体育新闻 > 地方新闻

珠海:初心和使命是引领新时代 珠海群众体育事业的不竭动力

发布日期:2020-03-26来源:珠海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作者:李强字体:[  ]背景颜色: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近百年来激励着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放眼实现中国梦体育强国梦的光明前景,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加快建设体育强国的初心和使命一直引领着珠海群众体育事业,坚守体育初心,担当体育使命,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注入群众体育的强劲动力。

  2017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全国体育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代表等时强调,加快建设体育强国,就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把人民作为发展体育事业的主体,把满足人民健身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体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珠海群众体育工作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坚持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体育事业,持续推进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建设,努力为建设体育强国担当使命、贡献力量。

  一、初心不改: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亲自谋划推动体育事业改革发展,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是我国体育工作的根本方针和任务。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新时代体育工作守初心担使命注入了新的奋斗动力。新中国体育的初心就是“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这是一代又一代体育人为之奋斗、为之奉献的不懈追求。珠海市群众体育工作,始终如一坚持初心,把全民健身作为全体市民增强体魄、健康生活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全民健康成为新时代体育最强音。

  坚持以活动赛事为载体。“十三五”以来,珠海市围绕“快乐健身,幸福生活”这一健身主题,采取市区联动、政府指导、社会力量参与办体育的形式,持续开展珠海市民健身运动会,设置超100项次的赛事和活动,参与人次近百万,实现了“全年度、全年龄、全项目、全人群”四个方面的全覆盖。同时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其中举办区级及以上全民赛事活动次数为537次;举办500人以上规模全民健身赛事活动达到352次,举办单项全民健身赛事达3669项次;发动社会力量举办全民健身赛事活动数量为2563次。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赛事活动的蓬勃开展,极大丰富了珠海群众的体育文化生活。

  坚持以增强体质为目标。赛事带健身,健身促健康。“十三五”以来,珠海市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标准以上的人数比例为93.9%,总体优秀达标人数比例为20.1%。市本级、金湾区、斗门区均建立国民体质测定和科学健身指导站,出具科学健身运动处方近万例,开展科学健身讲座数量132次。24个镇、街道均建有社会体育指导员服务站,每万人公益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数量达到22个,社会体育指导员上岗数量达到1800多人,占比28.3%。

  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积极探索体医结合创新发展,加强与卫生部门资源整合,把全民健身系统融入“健康珠海”建设体系,以体育与卫生相结合为抓手,将体育的健康指导员培训与卫生系统的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培训相融合,培养群众身边的科学健身与健康生活指导员,并两证合一,持证上岗,提高全民健身的科学化水平,建设健康城市。此外,建立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长效化机制,整合社会体育指导员、教练员、体育工作者等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力量资源,在全市各晨晚锻炼点、广场等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指导及志愿服务活动。

  二、使命担当:为建设体育强国贡献群众体育力量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体育强国,是新时期我国体育工作改革和发展的重大战略目标。群众体育是体育强国建设的根本,离开了根本,体育强国就无从谈起。2017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全国体育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代表等时强调,加快建设体育强国,就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把人民作为发展体育事业的主体,把满足人民健身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体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珠海群众体育工作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坚持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体育事业,持续推进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建设,努力为建设体育强国担当使命、贡献力量。

  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初步形成。坚持规划先行,制定了《珠海市体育发展“十三五”系列规划》、《珠海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从“健康珠海”体育塑造工程、公共体育服务质量提升工程、体育社会组织改造培育工程、粤港澳大湾区体育交流合作工程、全民健身品牌项目扶持工程等几个方面推进珠海市群众体育发展,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大发展,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已初步形成。

  群众身边的体育组织不断健全。截至2019年底,珠海市各级体育社会组织275个,达到每万人拥有体育社会组织数1.46个,各级单项体育协会数量为99个,占比36%,万人拥有量位居全省前列。在推动体育社会组织建设中,以党建工作为抓手,成立了中共珠海市体育行业委员会,弥补了多年来社会体育组织只管业务的单一现象。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大力扶持各类体育社会组织承担各类群众体育公共事务,鼓励体育社会组织深入社区,办老百姓身边的组织。

  群众身边的体育设施日趋完善。以“建设群众身边的体育场地”为目标,针对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休闲娱乐需求与文化体育设施缺乏的矛盾,率先探索社区体育公园建设新模式,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社区体育公园已然成为珠海城市特色,并与绿道网连接起来,构成“点、面”相结合的绿色、低碳、立体、全民健身场地网络。

截至2019年底,珠海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6.2平方米。社区体育公园、行政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和15分钟健身圈在城市社区的覆盖率达到100%,328处公共体育场地(馆)已经实施全免费开放。拥有各类足球场地199块,其中社会足球场地68块,每万人足球场地达1.05块。

  三、用初心和使命引领珠海群众体育事业踏上新征程

  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强调,一个人也好,一个政党也好,最难得的就是历经沧桑而初心不改、饱经风霜而本色依旧。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加快建设体育强国的初心和使命激励着珠海群众体育事业取得了一项又一项扎实成效,也必将引领珠海群众体育事业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踏上新征程,全面提升全民健身服务水平,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

  完善赛事管理服务机制。在市民健身运动会框架下,推动各区开展综合性市民健身运动会,扶持单项体育协会发展,鼓励单项体育协会深入镇街和村居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高基层办赛水平,打造“镇街初赛、区级预赛、市级决赛”竞赛模式,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赛事和活动,形成“市里一团火,基层满天星”全民健身格局。规范社会力量办群众赛事制度,制定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办赛指南,界定赛事标准、主承办责任、经费扶持规则等;建立跨部门服务体系,重点加大群众赛事活动在公共场地使用和安保等级评估、收费标准等服务保障。

  加强公共体育场地设施管理。持续推动各级体育公共设施建设,完善体育场地设施服务水平,大力发展“互联网+体育”,建设公共体育场地位置、项目等信息服务系统,建立公共体育场地使用文明公约,提升全民健身服务水平。探索学校体育场馆开放可持续办法,把学校体育场馆开放和社会体育指导员服务站建设结合起来,解决学校体育场馆开放人力成本增加,和社会体育指导员服务站无地建站的问题。

  大力弘扬全民健身文化。在《广东省全民健身条例》出台之际,加大全民健身宣传。完善市、区两级科学健身指导站建设,推动“科学健身大讲堂”进社区、进医院,使“通过全民健身实现全民健康,进而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理念深入人心,掀起市民健身锻炼热潮,提高市民参与国民体质测定主动性,为不同人群提供科学健身运动处方,鼓励医院建设科学健身指导站,普及健身知识,社会体育指导员上岗率明显提升。

  推动文旅体育产业融合发展。通过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带动体育消费、扩大体育人群、释放体育资源,为体育产业发展培育基础和土壤。打造“体育+文化+旅游”全民健身品牌赛事,将古驿道、文化遗产游径徒步、登山、越野等全民健身活动作为发展文化旅游的重要方向。鼓励受众面广、市场化程度高的全民健身赛事举办固定的业余联赛,催生珠海市本土竞赛表演业,激发民间资本投资体育的活力,带动体育文创、体育旅游、体育会展等多种产业,积极推动全民健身与文旅体育产业融合发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