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体育新闻 > 重要新闻

体育强国梦 广东冲在前

发布日期:2019-09-30来源:南方日报作者:彭博字体:[  ]背景颜色:

  在刚刚结束的2019国际篮联篮球世界杯上,占据赛区半壁江山的广东成为世界体坛的焦点,其办赛水平、服务能力、群众体育氛围受到了国际篮联、参赛队、各国媒体的广泛称赞,广东体育的分量又一次展现在世界面前。

1.png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广东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和岭南文化的重要传承地,一直秉承着“敢为人先、务实进取、开放兼容、敬业奉献”的精神,诸多举措勇开先河,充分发挥体育综合效能,竞技体育、全民健身、体育产业等工作走在全国前列,为中国体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经验、启示与示范。

  开创先河:为体育事业发展探索经验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广东体育的发展与“首”字密不可分。

  1958年4月,在广东体委召开的体育工作会议上,广东籍运动员容国团发出了“三年之内夺取世界冠军”的豪言。

  一年后,22岁的容国团在德国举行的第二十五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夺得冠军,成为新中国体育界第一个世界冠军。乒乓球就此开始被奉为“国球”,渐渐成为民族情感的寄托、国家运动的象征。

  “人生能有几次搏,此时不搏,更待何时”,这句出自广东籍运动员的豪言壮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健儿。

2.webp.jpg

  1978年12月,广东足球协会与香港足球总会在东方宾馆举行省港杯足球赛创立签约仪式,新中国首个地方性“涉外”体育赛诞生。省港杯一时间成了粤港两地在经济、文化、亲情等方面交流的平台,也成为港澳地区与内地交流的桥梁,由此拉开了港人回内地投资的序幕。

  1993年,广州太阳神集团和广州市体委合作成立职业足球俱乐部,成为中国第一家股份制足球俱乐部。同年,由东莞宏远集团公司创建全国第一家职业篮球俱乐部——广东宏远篮球俱乐部。足球和篮球的首个职业俱乐部均出自广东,为两大球类项目走市场化道路提供了示范作用。

3.jpg

  1996年9月,国内第一条多功能健身路径在广州天河体育中心建成,并免费向市民开放,此后健身路径铺向全国。2012年,广东建成全国第一个社区体育公园。如今,全省2155个社区体育公园,1.8万多公里的绿道、步道、自行车道,遍布社区的健身路径,为广东全民健身战略的实施提供了巨大助力,初步形成“15分钟健身圈”。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敢为人先的广东体育不断开创先河,引领发展潮流,为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众多可以借鉴、推广的经验,广东体育的发展也因此充满活力。

  群众体育: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体育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重视领导下,广东各地学校、厂矿企业、机关、农村和社会各界的群众性体育运动得到有组织、有计划的开展。随着1950年国家“劳卫制”活动的开展,我省积极推动工间操制度化。

  1957年,广东省第一届工人体育运动大会在广州举行。“排球之乡”台山、“足球之乡”梅县和“游泳之乡”东莞早在上世纪50年代中期便已称誉中国体坛。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群众体育事业进入高速发展期。港澳同胞、海外侨胞关心家乡体育事业,资助兴建体育场馆,中小学学校场地设施有了很大改观,城市的体育场馆拔地而起。

4.webp.jpg

  2012年后,广东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增强人民体质为目标,配合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编制出台《广东省全民健身条例》《广东省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实施意见(2017—2020年)》《广东省足球中长期发展规划(2017—2050年)》等系列政策法规及重要文件,为全民健身战略的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撑。

  目前,全省各级民政部门登记备案的体育社会组织达3511个,全省社会体育指导员达26万多人。各类体育场地设施数量达15万多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2平方米,继续保持全国领先。

  近年来,广东把人民作为发展体育事业的主体,群众体育成为体育工作最重要的内容,我省每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有4300多万人,约占常住人口的40%,国民体质合格率达91.6%,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广东代表团在第十三届全运会群众体育项目比赛中,金牌数、奖牌数均位居全国第一,充分展现了扎实的群众体育基础。

  竞技体育:为国争光、为省添彩

  1949年—1978年,广东竞技体育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广东运动员在全国率先达到了举重、游泳、乒乓球等项目的世界领先地位,创造了新中国体育的多个第一,共打破世界纪录20次。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广东体育逐步理顺了各种基本关系,通过解放思想,澄清长期困扰广东体育发展的一些模糊观念。广东体育在改革开放中以管理、训练、竞赛的体制和运行机制的革新为重点,构建以国家办体育为主、社会办体育为辅的体制,把竞争引入运行机制之中。

  在实现奥运金牌“零的突破”的洛杉矶奥运会上,中国代表团共夺得15枚金牌,其中广东运动员曾国强和陈伟强贡献两枚举重金牌。1982年新德里亚运会上,入选中国代表团的广东运动员夺得金牌数位居全国第一,为中国占据亚洲体坛领先地位作出贡献。

  进入21世纪,广东体育坚持创新发展,积极转变竞技体育发展方式,始终把创新驱动作为竞技体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5.jpg

6.jpg

  2013年至2018年,广东体育健儿共132人次获世界冠军、222人次获亚洲冠军,获得804项次全国冠军;共破12项世界纪录、18项亚洲纪录、26项次全国纪录,在全国各省市中均位列前茅,连续6年获得“全国体育事业突出贡献奖”。期间培养出苏炳添、易建联、易思玲、傅海峰、樊振东等一众中国体育名将。

  同时,广东青少年竞技体育人才不断“有活水来”。广东目前拥有各级业余体校134所,2019年在训注册运动员人数约6万人。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23所,省级传统校262所,市(县)级传统校约1000所。

7.webp.jpg

  职业体育的发展,是竞技体育发展的一面镜子。广州恒大夺得中超“七连冠”,两次登顶亚冠,广东宏远在CBA九次夺得冠军。中国首家上市的足球俱乐部和篮球俱乐部也出自广东。广东省篮球协会、广东省足球协会改革成效显著,走在全国前列。

  体育产业:构建现代化体育产业体系

  1982年,广州专门成立了广州体育服务公司,对体育的有形、无形资产进行开发。1984年,“广东省体育奖励基金会”成立,这是国内最先成立的体育奖励基金会。1985年,广东发行第一期六运会体育基金奖券(体育彩票的雏形),开创了为全运会发行彩票的先河……

  广东用一个个“首次”,不断探索体育产业发展之路,力争把产业的发展方式琢磨得更明白一些。2015年,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意见》,提出到2025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9000亿元的目标,重点打造“一圈双核四带多点”的体育产业布局,打造体育产业主体“3个10”计划。

  2016年至2018年,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连续三年在韶关市仁化石塘古村举办。通过该项赛事,石塘村旅游知名度明显提升,带动游客量大幅增长,石塘村的“堆花米酒”月销量从2.5万公斤增加到4万公斤。这不仅解决了村里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还让不少外出务工青年返乡发展。

8.webp.jpg

  近年来广东充分发挥体育综合带动效应,打造出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等品牌赛事,在乡村振兴战略、精准扶贫、足球援疆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推动体育与文化、旅游、乡村振兴等多方面事业融合发展。

  根据全国体育产业专项调查结果显示,我省2017年体育产业总产出3998.03亿元,增加值1321.86亿元,占同期我省地区生产总值1.47%。体彩销量居全国前列,2018年销售量247.19亿元,筹集公益金58.81亿元,提供3万多个就业岗位,为国家公益和广东经济作出积极贡献。

9.webp.jpg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也是广东建设体育强省的关键时期。当前,广东体育改革已经进入了深水期、攻坚期,需要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工作再落实。广东体育系统将大力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加快发展体育事业,为广东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当好“两个重要窗口”,为我国加快建设体育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分享到: